乔家大院被摘牌后的商业化反思:从文化殿堂到“购物天堂”的警示
乔家大院被摘牌后的商业化反思:从文化殿堂到“购物天堂”的警示
2019年7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公告,对7家5A级旅游景区进行处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被取消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这一决定犹如一记重锤,敲响了景区过度商业化警钟。
从辉煌到摘牌:乔家大院的商业化之殇
乔家大院,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晋商宅院,曾是国内外游客了解晋商文化的窗口。然而,近年来,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群却因过度商业化而饱受诟病。
票价飞涨:从40元到138元的蜕变
2008年,乔家大院的门票价格仅为40元,而到了2019年,这一数字已经飙升至138元,涨幅高达245%。相比之下,故宫旺季门票仅为60元,颐和园更是只有30元。如此高昂的票价,让不少游客望而却步。
商业气息过浓:从文化殿堂到“购物天堂”
游客反映,景区内部充斥着各种商铺,原本免费的戏楼变成了推销字画的场所,导游也热衷于带游客去商业街购物,而非认真讲解景点。一位游客在小红书上写道:“景区被一个旅游开发公司承包了,里面到处都是卖东西的,院子扩建了不少,改得不伦不类。不想逛了,想出去,到处都是卖东西的摊位,搞得跟迷宫一样。”
服务管理混乱:游客体验降至冰点
除了商业气息过浓,景区的服务和管理也令人堪忧。停车场车位不足且管理混乱,导游服务态度差,景区周边环境脏乱差,建筑工地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频发。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整改之路:痛定思痛后的自我救赎
面对文旅部的处理决定,祁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连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方案。从景区环境提质、沿线秩序整治、安全隐患排查、服务能力提升四个方面全面展开整治行动。
经过10天的闭门整改,景区票价大幅下调,内部商铺和出口商业街被全部取缔。同时,景区还对停车场进行了改造,增加了车位数量,改善了停车环境。为了提升服务质量,景区还对工作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严格规范服务流程。
过度商业化:景区发展的“双刃剑”
乔家大院的遭遇并非个案。当前,我国许多景区都面临着过度商业化的困扰。从千篇一律的玻璃栈道,到雷同的古镇夜市,从泛滥的祈福手串,到同质化的文创产品,过度商业化正在消磨着景区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以古镇旅游为例,无论是江南水乡还是北方古镇,几乎都走上了“小吃街+小商品”的发展模式。这种简单粗暴的商业化模式,不仅没有突出景区特色,反而让游客产生了审美疲劳。
寻求平衡: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双赢之道
如何在保护文化价值的同时实现适度开发,是当前景区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些景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例如,江西上饶望仙谷通过保留赣东北民居风格,打造多元业态,成功实现了差异化发展。景区客流量高达108万人次,成为“2022抖音用户最想去的十大景点”之一。
再如,重庆巴南朱家大院通过引入学苑书院,将古建筑与现代文化功能相结合,既保护了文物,又满足了游客的文化需求。
未来展望:景区发展的新方向
乔家大院的整改,为其他景区敲响了警钟。景区发展不应以牺牲文化价值为代价,而应寻求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点。这需要景区管理者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摒弃短视的商业化思维,真正将提升游客体验放在首位。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景区的监管,建立健全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和退出机制,确保景区始终将文化价值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我们的景区才能真正成为传承文化、服务游客的优质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