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冥想:从科学原理到实践指南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21: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冥想:从科学原理到实践指南

冥想,这种古老的身心练习,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从2012年到2017年,定期进行冥想的成年人数量已经翻了一倍。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讨冥想的好处,从应对身体疼痛到减轻压力,从改善睡眠质量到提升情绪管理,冥想似乎都能提供帮助。但冥想究竟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它为什么能改变我们的生活?

01

冥想的科学原理

冥想对大脑的影响,实际上是一个涉及神经化学和大脑结构改变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影响我们的生理,也影响我们的认知功能和情绪管理。透过冥想,大脑会释放一系列关键的神经传到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对于调节我们的情绪、睡眠以及整体的身心状态都很重要。

首先,冥想能够增加血清素的分泌,血清素是一种攸关我们个人“幸福感”的神经传到物质,对于情绪的稳定性防止忧郁有重要的作用。其次,冥想也能降低皮质醇的分泌,减缓我们的压力感和焦虑感。同时,冥想还会提高DHEA的水平,这是一中与抗衰老相关的激素,有助于增强身体活力和改善认知功能。最后,冥想还能增强GABA(γ-氨基丁酸),这是大脑中主要的抑制神经传到物质的元素,对于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和促进放松状态有密切的关联。

此外,有一项持续了56周的研究发现,透过正念冥想的介入,参与者经历情绪低落的频率显著降低,同时他们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另一个为期8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到冥想不仅有助于改善参与者的心理状态,还能有效减轻因感受到威胁而产生的焦虑感。这些研究结果直接证实,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念冥想练习,参与者大脑中负责处理恐惧和情绪的区域活动减少,说明冥想对于优化我们应对压力的能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02

冥想的历史与发展

冥想是一种提升专注力的练习方式,已有数千年历史。冥想者会使用一系列手段,比如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或关注身体、心灵及周遭的世界。通过这些注意力练习,冥想者能够感受到自己在调控思想,并开展自省,即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想法、感觉和行为;经验丰富的冥想者会将从冥想中学到的经验运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因而,他们能更好地调节自己的专注力、压力以及情绪,帮助他们在困难时期更好地保持冷静。

有冥想传统的群体已经得益于这项拥有上千年历史的身心练习,而直到最近,美国科学界才发现冥想实实在在有助于身心脑健康的发展。现代技术的应用,如脑电图和其他测量大脑活动的工具,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到,冥想是提高注意力、改善大脑与身心健康的有力工具。

03

冥想的主要流派

  1. 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
    缘起:正念冥想源于佛教的正念(Sati)传统。现代形式由乔恩·卡巴特-津(Jon Kabat-Zinn)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引入西方,发展为“正念基础减压”(MBSR)程序。
    优势:正念冥想能够提高专注力,减少压力,增强情绪调节能力。通过对当下体验的觉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在正念冥想中,冥想者需要接受思维的自然流动,避免对自己的体验进行评判。保持开放和接纳的心态是实践成功的关键。

  2. 超越冥想(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TM)
    缘起:由印度大师玛赫师·马哈雷什·约基(Maharishi Mahesh Yogi)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引入西方,基于古老的印度冥想传统。
    优势:超越冥想通过重复mantra(咒语)来帮助冥想者迅速达到深度放松,提升创造力和心理健康。研究显示,超越冥想能够有效改善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实践中的注意事项:超越冥想通常需要通过认证的教练学习,并且需要定期练习以达到最佳效果。冥想者应确保mantra的选择和使用符合正确的方法。

  3. 禅修(Zen Meditation, Zazen)
    缘起:禅修起源于中国禅宗,后传入日本等东亚国家,重点在于通过坐禅(Zazen)实现内心的宁静。
    优势:禅修能够培养专注力,提高自我觉察,减少杂念。通过保持静坐和内心的安宁,禅修帮助冥想者更深入地理解自我。
    实践中的注意事项:禅修中,保持正确的坐姿和身体对齐非常重要。冥想者应避免对身体施加过多的压力,保持自然舒适的状态。

  4. 内观冥想(Vipassana Meditation)
    缘起:内观冥想源于古印度,是一种古老的佛教冥想方法,强调对身体和心智的自然状态进行观察。
    优势:内观冥想帮助深度自我认识,促进内心的清净,增强情绪稳定性。通过对内心和身体感受的细致观察,冥想者能够识别和减少痛苦和负面情绪。
    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内观冥想通常需要长时间的静修,初学者可能会面临挑战。冥想者需要适应长时间的练习,并注意身体和心理的适应过程。

  5. 引导冥想(Guided Meditation)
    缘起:引导冥想通过冥想教练或录音提供具体的视觉化或放松练习,适合初学者。
    优势:引导冥想易于入门,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支持,灵活性高。通过结构化的引导,初学者可以更容易地进入冥想状态,体验冥想的好处。
    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冥想者应选择适合自己风格和需求的引导录音或教练,并保持开放心态对待引导内容。

  6. 瑜伽冥想(Yoga Meditation)
    缘起:瑜伽冥想结合瑜伽体式、呼吸练习和冥想,源于古印度的瑜伽传统。
    优势:通过瑜伽体式促进冥想体验,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力量,同时提升冥想的深度。瑜伽冥想有助于身心的整体健康和稳定。
    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在瑜伽冥想中,冥想者应避免过度拉伸,保持舒适的体位,并关注呼吸节奏。

04

冥想的注意事项和潜在副作用

尽管冥想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安全的,但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对于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冥想可能会引发一些负面情绪或回忆,因此在开始冥想前,最好先咨询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

  2. 冥想需要持续练习,不要急于求成。如果思绪游离,温和地将注意力拉回呼吸。

  3. 选择适合自己的冥想方式。不同的冥想方法适合不同的人群,例如正念冥想适合压力大的现代人,超越冥想适合寻求快速放松的人,禅修适合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等。

  4. 初学者可以从5-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冥想时间。使用冥想APP或参加冥想课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入门。

  5. 保持开放和接纳的心态。冥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6. 如果在冥想过程中感到不适,例如头晕、恶心或过度焦虑,应立即停止冥想,并咨询专业人士。

05

专家建议:如何开始冥想

对于冥想初学者来说,可视化冥想是一个很好的入门方法。可视化冥想,或引导性想象,其实比你想象的要简单。它是一种在冥想过程中专注于生动图像的冥想方法。“可视化使用想象力的力量来创造图像,这些图像可以帮助人们放松、集中注意力或训练注意力,”安妮-玛丽·埃马纽埃尔,一位冥想导师和Mindful Frontiers LLC的创始人这样描述。

埃马纽埃尔说,冥想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因为我们会被分心或陷入自己的思绪。“可视化可以成为一种‘欺骗’大脑的方法,让它专注于当下正在想象的事情,”她说。“这成为我们在冥想实践中保持正念的锚点。”

此外,可视化冥想有助于解决那些顽固且无益的想法,这些想法经常在我们的脑海中循环。特别是,可视化冥想有助于培养认知解离,即能够从负面想法中抽离出来的能力,艾希莉·菲尔兹(Ashley Fields),持证临床社会工作者(LCSW)和Elevate Therapy & Consulting的心理健康专家这样说。

那么,如何开始可视化冥想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1. 从短时间开始,例如5-10分钟的课程。“你可以随着熟练度和舒适度的增加逐渐延长时长,”苏泽特·布莱,持证婚姻家庭治疗师(LMFT)建议道。

  2. 不必独自练习。“应用程序、视频和音频录音都非常有帮助,”她补充道。

  3. 尝试由叙述者详细描述场景或旅程的引导性冥想

  4. 一些简单的可视化包括想象发光的球体或宁静的湖泊

  5. 对于慢性疼痛,想象治愈物质或能量流经身体并靶向不适区域

  6. 考虑一种称为目标导向可视化的冥想形式,你在此过程中可视化自己实现个人目标

  7. “可行的计划是你真正会遵循的计划,”菲尔兹说。她建议首先挑选一种与你产生共鸣的可视化或一组图像。“练习并为自己创建一个例行程序或仪式,这样你就可以相对轻松地使用它,”她说。

  8. 在刚开始时要对自己有耐心,记住冥想需要练习和承诺。“主要的是让它成为一个常规的事情。”埃马纽埃尔解释说。“为了获得最大的益处,人们需要每天坚持练习,无

通过冥想,我们不仅能够改善大脑功能,提升专注力,还能更好地应对压力,改善睡眠质量,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冥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选择适合自己的冥想方式,制定可行的计划,每天坚持练习,你将逐渐感受到冥想带来的积极变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