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发现3000年前丝绸,证实古蜀文明丝绸技术
三星堆遗址发现3000年前丝绸,证实古蜀文明丝绸技术
三星堆遗址丝绸发现的背景和过程
2020年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组成联合考古队,在三星堆遗址1、2号“祭祀坑”旁边,相继发现、发掘了距今约3000年的3号至8号六个“祭祀坑”。最先发掘的是4号坑,考古人员在4号坑灰烬层一件青铜器旁土样中发现约3.8×3.1毫米的纺织品,经检测判定为丝绸材质。此后,在3、6、8号坑,都有关于丝绸残留物、丝素蛋白信号的存在;而在7号坑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上,考古队发现一块丝绸残留物,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块丝绸残留物。
丝绸新发现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星堆遗址丝绸的新发现,使得中国丝绸实现了从“零星”到“整体”、从“推测”到“实证”、从“印象”到“文化”的一次考古学重大突破,对于中国丝绸文化史的深入研究具有标志性意义。丝绸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星堆遗址丝绸的新发现至少可以提供以下信息:
丝绸形态:与丝绸共存的遗物均为当时的高等级物品,包括铜容器、铜像设、铜挂饰、玉石礼器、仪仗器、金面罩及金饰、象牙、象牙雕、海贝等,丝绸根据粗度、密度和捻度不同有各种形态之分,包括实物、矿化物、泥化物和炭化物。
丝绸类型: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青铜器表面也保留了大量矿化丝绸印痕,对其进行形貌观察可知,丝绸品种有绢、绮和编织物,丝织技术已经较为发达。
丝绸用途:丝绸在古代主要用于穿作和书写,穿作又包括祭服、尸服和常服。三星堆稠密丝绸可能用于祭祀和书写,稀疏丝绸可能用于制作衣服。
丝绸发现对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的实证作用
三星堆遗址丝绸的新发现是中国丝绸考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华文明多元起源提供了实证支撑。这一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中华文明体系的新认知,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融汇一体,可为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发挥独特作用。
三星堆丝绸与古蜀文明的关系
三星堆丝绸属于古蜀文明的重要元素。三星堆遗址丝绸新发现并不是孤立的考古现象,其背后有着深层的历史关联和文化意蕴。古蜀文明与丝绸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三星堆遗址丝绸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未来展望:持续探索古蜀文明
2025至2026年,三星堆-金沙遗址将围绕年代演变、聚落结构、人群社会体系、丧葬习俗演变、资源控制与利用、手工业技术及生产体系、城市布局演变、环境与生业形态等方面,开展30余项多学科研究课题,全面深化研究工作,明确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关系等,进一步展现三星堆-金沙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
三星堆遗址作为“长江文明之源”,其神秘的面纱正被逐渐揭开,但更多的谜团仍待后人探索。带上家人朋友,一起走进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开启一场难忘的历史文化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