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物修复展:3D打印让2号神树“数字重生”
三星堆文物修复展:3D打印让2号神树“数字重生”
7月23日,“匠心妙手——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示”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50余件青铜器、金器、玉器、象牙等器物,代表了近一年来三星堆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和研究成果。
3D打印助力文物修复
在本次展览中,3D打印、数字虚拟修复等新技术成为亮点。这些技术不仅帮助修复了大量珍贵文物,还首次展示了2号青铜神树的“数字重生”。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余健介绍,新一轮考古发掘以来,三星堆遗址出土编号文物1.7万余件,相对完整器物4500余件。面对如此庞大的文物数量,传统的修复方法已难以满足需求。3D打印技术的引入,为文物修复带来了新的可能。
2号青铜神树的数字重生
备受关注的三星堆2号青铜神树在AI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数字重生”。通过现场动画视频的方式,向观众直观展现2号青铜神树如何由出土的30多片残件拼接组合、形成一株完整青铜神树。
余健表示,对2号青铜神树的研究起始于1986年的三星堆考古发掘,当时就发现了2号青铜神树的底座和部分主树干和树枝。在近年发现的三星堆祭祀坑中,考古工作者又惊喜地发现了大量2号青铜神树残件,已经能够做到相对完整地复原。
经过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修复专家评估,如果用传统的物理加固方式复原,难度非常大,耗时较长,且容易损伤文物本体,因此考虑先对2号青铜神树进行数字模拟复原。
科技人员对这30多块神树残件进行了三维数据采集,在数字化技术的辅助下,这些残件最终“长”成了一棵高达2.88米的神树。在数字化虚拟复原的2号神树展示视频中可以看到,2号神树和1号神树一样同样分为三层。它的底座有三个立面,每个立面各有一跪坐青铜人像,他们双手虚握于胸前,这种和三星堆青铜大立人手势类似的动作,极易让人想到三星堆神秘的祭祀场景。底座之上,神树树枝同样分为三层。
数字化虚拟复原的2号青铜神树比1号青铜神树要低一米左右,造型和1号神树略有不同。2号青铜神树每层枝干上有3只金乌立于树枝顶端,金乌翅膀朝下,呈降落状。相比1号神树上金乌的镂空工艺,其神树上金乌全部为实体浇铸。
2号青铜神树枝干,金乌翅膀朝下
而1号神树,树枝下垂,造型柔和,九枝上均有立鸟象征太阳或负日金乌,金乌翅膀朝上,呈起飞状。
《山海经》中提到东有扶桑,西有若木,它们都是上古的神树。三星堆神树和《山海经》有无关系呢?在三星堆研究院学术院长孙华看来,1号神树应该象征的是西边的若木,若木又称细柳,与三星堆一号神树的造型以及寓意恰好对应。2号神树树枝上翘,因为它是桑树的枝,和下垂的细柳枝条自然不同。当然,它们都是太阳或负日金乌栖息之处,所以2号神树上同样铸有神鸟。如此一来,这两株神树一东一西,恰好还原了三星堆人的宇宙世界。
1号青铜神树枝干,金乌翅膀朝上
文物修复的意义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余健表示,文物修复不仅仅是对文物本身的修复,更是对历史的还原和文化的传承。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还原文物的原貌,更深入地理解古蜀文明的内涵。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今年底,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前往三星堆博物馆参观,近距离感受古蜀文明的魅力,了解现代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