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西峡香菇产业年产值破200亿
科技创新驱动,西峡香菇产业年产值破200亿
河南省西峡县,这个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的小山城,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为全国重要的香菇生产基地。在这里,一朵小小的香菇,不仅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更带动了一个年产值近200亿元的产业集群。
从“小蘑菇”到“大产业”
西峡县的香菇种植始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西峡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香菇之都”。据统计,全县每年种植香菇3亿袋,年产鲜菇30万吨,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西峡县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坚持科技创新。2020年,在北京市发改委对口协作项目资助下,西峡食用菌科研中心正式建成。该中心针对当地香菇菌种资源混乱、主栽品种退化等问题,重点开展菌种提纯复壮及高效保藏技术攻关。
通过改良提升的香菇9608主栽品种,出菇综合产量提高了20%,每棒收益增加0.7-0.8元。目前,这一优质品种已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产业链延伸提升附加值
为了进一步提升香菇产业的附加值,西峡县积极引进和培育深加工企业。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仲景食品的生产车间,新鲜香菇经过清洗、炒制、调味等工序,被制成一瓶瓶香气四溢的香菇酱。这些香菇酱不仅在国内市场热销,还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仲景食品每年在西峡采购香菇原料超过2500吨,带动当地香菇种植和加工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企业还承包了西峡县寨根乡500亩土地,打造“仲景香菇种植示范基地”,推动香菇种植向标准化、品质化发展。
金融支持助力产业发展
西峡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的“五链同构”金融支持模式,为香菇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该模式针对香菇产业链上下游的农户种植、香菇收购、仓储保鲜、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五个环节,量身打造“菌贷通”“购菌通”“储菌通”“企菌通”“销菌通”等金融产品。
目前,全县已建立香菇专业合作社689家,带动2万多农户、20多万人从事香菇生产、加工和销售。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香菇产业。2023年,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67元,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376元。
未来展望
西峡县正在规划对出菇大棚进行改造提升,在全县16个乡镇选址,拟新建高标准香菇种植基地2000亩,预计总投资2亿元以上。同时,计划以总投资的10%建设高标准四季出菇大棚,探索“多季出菇”模式。
此外,西峡县还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共同编制《西峡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蓝皮书》,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从“小蘑菇”到“大产业”,西峡县的香菇产业正在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和政策引导的多重驱动下,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城,正以香菇为媒,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农业产业化的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