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流行文化中为何依然有金庸武侠影子?
韩国流行文化中为何依然有金庸武侠影子?
2024年是著名武侠作家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金庸的武侠小说曾于20世纪80年代在韩引发“武侠热”。时至今日,在韩国当下的流行文化,如影视作品和热门游戏中,也依旧能看到金庸武侠的影子。
韩国高丽大学全球研究学部中国学专业教授刘京哲是研究中国文学的专家,也是韩国首位以金庸小说为研究主题取得博士学位的学者。他从李小龙和成龙的电影中对中国产生兴趣,选择在中文系就读,并持续深造。在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时,他决定正式开始研究中国文学,并将金庸小说作为博士论文的主题,题目定为《金庸武侠小说的“中国想象”研究》。
作为中国文学研究者,刘京哲已读完金庸的所有作品。最近因为研究需要,他重读了《雪山飞狐》和《侠客行》。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他完全沉浸其中。在读《雪山飞狐》时,他被胡一刀和苗人凤长达五天的对决场面深深吸引,感受到中国侠客的风采,并对金庸的创作才华赞叹不已。阅读《侠客行》时,他则被主人公石破天纯真无邪的品质打动,内心也感到一种被净化的愉悦。
金庸的作品进入韩国后,彻底改变了当时武侠小说在韩国的传播局面,并对韩国的武侠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金庸小说正式进入韩国读者的阅读视野是在20世纪70年代。1972年《飞狐外传》被译为《武剑道》,在汉阳出版社出版。20世纪80年代,金庸小说迅速传播,并掀起了阅读热,15部作品均被译为韩文,并都具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译本。20世纪90年代,电影《东方不败》于1992年上映进一步带动了金庸小说的译介。
金庸小说具有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厚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学完成度,更触动了韩国年轻一代渴望正义与实现理想的心弦。在当时韩国社会政治压抑的背景下,年轻人在金庸作品中找到了共鸣,认为书中的侠义精神与他们自身的理想相契合,因此纷纷投入阅读。此外,作为中国的文学作品,金庸武侠小说当然承载着浓厚的中华文化,蕴含着儒释道等传统思想。但作为外国人,刘京哲认为,金庸小说中传递的全人类共同共通的价值,如正义、爱和信义等,更能够跨越文化差异、引起读者共鸣。许多韩国读者正是通过金庸作品中“正义战胜邪恶,善者终会获胜,恶人必受报应”的故事,获得了慰藉和勇气。
在当下的韩国社会,金庸武侠作品以另一种形式存在。虽然在阅读方面,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金庸小说的热度和流行度相较于过去有明显下降。但金庸的武侠小说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当代韩国社会和文化中,韩国的影视和游戏制作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以及武侠世界观方面,或多或少受到了金庸小说的影响。以韩剧《超异能族》为例,该剧上映一周便成为亚太地区Disney+上观看次数最多的韩国原创剧集,并获得第59届韩国电影大钟奖最佳剧集作品奖。这部剧明显展现了金庸对那个时代的影响,甚至剧集中有与金庸小说联动的片段。编剧姜草也在受访中提到,自己是金庸粉丝,创作理念受到了金庸武侠观影响。
此外,随着《武林群侠传》《侠客风云传》《河洛群侠传》等一系列游戏的推出,金庸武侠题材的游戏也在韩国受到玩家的喜爱和追捧,至今仍保持较高的热度。
金庸的小说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通过这些文学作品,韩国人对中国产生了很多好感。虽然通过文学作品产生的好感,不能完全等同于亲身经历后产生的好感,但文学确实帮助了两国国民加深相互的理解,更加立体地认识对方国家。尽管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能多读金庸的小说,并通过这些作品对中国产生更多好感,但每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不同。通过符合自己时代特征的文化产品,比如文学、电影、音乐等进行相互交流会更为直接和高效。目前,韩中关系既面临新的挑战,又迎来共创未来的新机遇,积极推动这些相互理解的尝试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