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年传承创新,桃花坞木版年画成功列入人类非遗
360年传承创新,桃花坞木版年画成功列入人类非遗
2023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其中的重要子项,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这种起源于明代晚期的民间艺术,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世人的认可,更承载着苏州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四百年传承:从雕版印刷到民间艺术
桃花坞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源于明代晚期,根植于江苏苏州的桃花坞地区,不仅传承了宋代雕版印刷的精湛技艺,还巧妙融合了人工着色与彩色套版技术,使得作品构图均衡而饱满,色彩鲜明而耀眼,展现出独树一帜的民间艺术风采。
据史料记载,桃花坞木版年画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晚期,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繁荣与变迁。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桃花坞木版年画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有张星聚、张文聚、魏宏泰等数十家画铺,产品远销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甚至流传到国外,对日本浮世绘等版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太平天国末年,清兵围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生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以后一直萎靡不振。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苏州市文联对桃花坞木版年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组织艺人恢复生产。后又配备专业画师,招收徒工,成立"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社",在整旧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特点是:以木版雕刻,用一版一色传统水印法印刷。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富有装饰性;多用民间故事、吉祥喜庆、神像、戏文、时事为题材,以象征、寓意、夸张手法,来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
从现存的作品来看,早期的桃花坞年画风格是较为雅致的,在处理仕女、什景、花卉等题材时,多采用传统的立轴和册页的构图形成,在画面的经营上,可以看出宋代院体画、明代界画和文人画的影响。在雍正、乾隆年间,还出现了不少模仿西洋铜版雕刻风格的作品,如《苏州万年桥》、《陶朱致富图》、《西湖十景》、《山塘普济桥》、《三百六十行》、《百子图》、《三美人图》等,有的还在画面上题明“法泰西笔法”、“仿泰西笔法”、“仿泰西笔意”。这一类的作品在画面上,多彩用焦点透视,除人物面部外,衣纹、树石、房屋、动物的羽毛等均用明暗来表现,显得夹生。到乾隆以后,这样的作品已不多见,取而代之还是以传统技法表现的作品。与早期的作品相比,画面构图简练大方,线条刚劲有力,色彩也开始鲜明起来。如《五子登科》、《庄子传》、《珍珠塔》、《荡湖船》、《拜月图》等,从这些画面上,可以看出早期金陵派刻版风格和新安派刻版风格的影响。
春节里的“桃花坞”
在苏州人的传统春节习俗中,桃花坞木版年画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上桃花坞木版年画,尤其是门神画,以祈求平安吉祥。这种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孝悌忠信等传统美德。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内容丰富多样,其中与春节相关的题材主要包括:
祈福迎祥:如《和气致祥》、《天官赐福》、《万宝祥瑞》、《花开富贵》、《福寿双全》、《八仙庆寿》、《金鸡报晓》等;
驱凶避邪:如《门神》、《灶君》、《关公》、《钟馗》、《姜太公》、《张天师》、《张仙》等;
时事风俗:如《法人求和》、《苏州火车开往吴淞》、《刘军克复宣泰大获全胜》、《春牛图》、《十美踢球图》、《姑苏报恩寺进香图》、《洋灯美人》、《合家欢》、《黄猫衔鼠》等;
戏曲故事:如《杨家将》、《忠义堂》、《西厢记》、《孙悟空大闹天宫》、《白蛇传》、《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三笑烟缘》、《定军山》、《苦肉记》、《战北原》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精湛的艺术技巧,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通过参与制作和欣赏这些木版年画,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苏州春节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传承与创新:古老艺术的现代演绎
进入21世纪,桃花坞木版年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民俗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桃花坞木版年画也一度陷入传承困境。2001年,苏州市政府将年画社划归至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首次在非遗保护机制上尝试一种全新的运行模式,探索传统民间文化的继承、发展新路。
这种“校社合作”的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苏州工艺美院开办的工艺美术专业木版年画方向已累计培养了70余名传承人,他们中的大部分目前仍活跃在木版年画创作领域,已逐渐成为行业中坚力量。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桃花坞木版年画体验馆,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这门传统艺术的平台。
近年来,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传承人也在积极探索创新之路。他们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还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大胆尝试。比如,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口味的作品;开发相关文创产品,让桃花坞木版年画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2023年,桃花坞木版年画作为“春节”子项成功申遗,为这门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苏州工艺美院党委书记范卫东表示,“申遗不是终点,学校将坚持‘守望’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传承与保护桃花坞木版年画列为首要任务,让年画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让古老艺术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结语
桃花坞木版年画不仅是苏州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苏州人的智慧与匠心,见证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在新时代,桃花坞木版年画正以新的姿态焕发出勃勃生机,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故事,展现着中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