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门诊部服务升级,智能化与人性化双管齐下
医院门诊部服务升级,智能化与人性化双管齐下
近日,多家医院的门诊部推出了多项服务升级措施,旨在提升服务意识和技巧。比如,濮阳油田总医院通过主动服务和培训,提高了导诊人员的专业水平;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则邀请金牌讲师进行服务礼仪培训,涵盖多个方面。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也增强了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你最期待哪一项服务升级呢?快来留言告诉我们吧!
智能化服务创新:让就医更便捷
在浙江乌镇智能医院,不到10名医生与一批智能导诊机器人,已经接待了数千名患者。通过AI技术,这家医院还可以快速分析人体健康大数据,形成个性化的智能健康评估结果。
在上海,一支医生团队发起、参与研发的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输入患者的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等,AI就可给出诊断和下一步处理的辅助建议。
越来越多的医院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医疗+AI”成为趋势。专家表示,“医疗+AI”前景广阔,无论患者还是医生,都将在这场科技革命中受益。
医护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
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邀请南方医科大学知名护理专家史瑞芬教授,为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人文护理临床实践”专题授课。史教授从就医质量感知、护理人文关怀与护患有效沟通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校医院邀请国际注册礼仪培训师、国家级高级礼仪讲师蒋诗诗,举行了一场“微笑于心 服务于行”医护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培训从仪容素质、职业形象、窗口接待、沟通技巧四个方面展开,帮助医护人员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
服务流程优化:建立顺畅的转诊制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出台《关于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通知》,提出具体工作措施,推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通知》要求,到2025年底,紧密型医联体内要建立顺畅的双向转诊制度;到2027年,省域内要建立医疗机构间顺畅的转诊制度;到2030年,分级诊疗体系要发挥有效作用,形成规范有序的就医格局。
患者体验反馈:智能化服务和人性化护理获好评
一位患者在小红书上分享了自己在某牙科医院的就诊经历,称赞医院的贴心服务和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位患者则表示,智能化服务让就医过程更加便捷,减少了等待时间。
不过,也有患者反映,专家号难挂、等待时间长等问题仍然存在。这表明,尽管医疗服务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
未来展望:构建全生命周期动态评估体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所长刘辉表示,在推动技术创新与升级的过程中,需构建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法规政策与技术体系,加强对算法准确性、公平性、透明度、可解释性、隐私保护等关键维度的评估与监管力度,确保AI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医患双方提供更优质的应用体验和医疗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游茂认为,医学AI需要构建一个全生命周期动态评估体系,覆盖质控等标准体系、临床准入体系、临床应用评估体系和真实世界数据。这些将为AI医疗器械的科学监管提供框架和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