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罗甸火龙果:从“天然温室”到亿元产业
科技赋能罗甸火龙果:从“天然温室”到亿元产业
罗甸县,素有“天然温室”之称,独特的气候条件加上科技赋能,让这里的火龙果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天然温室里的火龙果
罗甸县位于贵州省南部,年均气温19.6℃,年日照时长约1520小时,无霜期长达335天,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火龙果的生长。目前,全县火龙果种植面积已达3.54万亩,年产值超过3亿元,2015年更是获得了“中国火龙果之乡”的荣誉称号。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
在罗甸县龙坪镇板庚村的火龙果种植基地,一颗颗火红的果实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基地负责人陈小林介绍,通过采用A型支架种植和夜间补光技术,火龙果的亩产量从原来的3000斤提升至4500斤,甜度达到20-23度,口感和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沫阳镇的兆丰山地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基地负责人李才华介绍,他们采取“草—畜—沼—蚓—禽—果—蜂”生态循环模式,利用酵素、沼液等有机肥实现水肥一体化种植。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火龙果的品质,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基地每年可解决1000余名农户就业,发放工资100余万元。
数据监测助力科学管理
近年来,罗甸县通过改良品种、绿肥种植、大数据监测等措施不断提升火龙果品质。在板庚村的“蜜宝”火龙果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陈乾坤表示,他们通过大数据监测,可以实时掌握火龙果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确保火龙果的品质和产量。
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火龙果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就业和增收。在沫阳镇的兆丰基地,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建立了联农带农机制,基地年分红54万元,固定用工33人,临时用工1600余人次,年发放工资140万元。
罗甸县果业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石景松表示,罗甸火龙果风味独特、香甜可口,深受消费者青睐。每年火龙果上市期间,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都会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确保火龙果品质达到最佳。
目前,罗甸县火龙果种植面积达3.54万亩,挂果面积3万亩,预计产量3.9万吨、产值3.12亿元。火龙果产业不仅成为了罗甸县的特色农业产业,更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