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早搏防治指南:生活调整、中医调理与手术治疗
心脏早搏防治指南:生活调整、中医调理与手术治疗
心脏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指心脏在规律跳动之外出现提前的搏动。这种现象可以发生在健康人身上,也可能与心脏病相关。心脏早搏虽然常见,但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因和个体情况。大多数偶发性早搏无需担忧,而频繁发作或伴有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则需要及时就医。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或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多数患者的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生活方式调整的具体方法
规律作息与充足睡眠
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建议每晚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盐、高脂肪食物。建议采用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方案,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慢跑、游泳。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心脏负担过重。
情绪管理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戒烟限酒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刺激心脏,增加早搏的风险。
避免刺激性饮料
减少咖啡因摄入,避免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这些饮料会兴奋神经系统,可能诱发心脏早搏。
成功案例分享
在淄博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波及其团队最近成功实施了一例使用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的精准射频消融治疗,以解决一位52岁男性患者经历超过20年的复杂室性早搏问题。患者一直饱受心慌和不适的困扰,曾依赖多种药物治疗,但效果不理想。
经过详细的心电图分析,医疗团队认为该患者的心律失常源于左后分支区域,这是临床上难治的一种心律失常类型,药物疗法的效果往往很差。
在手术前,医生充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了病情和治疗方案,并于次日顺利开展了手术。该手术标志着淄博市中心医院在复杂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充分展现了心腔内超声技术的优势。
ICE技术,如同心脏的“第三只眼睛”,为医生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精确成像,使得心脏复杂结构的定位更加准确。此次手术中,医生通过ICE技术建立了精确的左室模型,快速锁定病灶。手术后,患者的室性早搏症状瞬间消失,术后的心电图检查显示一切正常,患者终于摆脱了多年纠缠的不适。
这一成功案例不仅让患者重获健康,也将心脏介入治疗带入新的时代,有望为更多面临类似问题的患者带来希望。
中医调理与自我保健
云太医心血管专家范立华推荐以下三种自我保健方法:
深呼吸:轻闭口,以鼻呼吸。先深深地吸气,停一下再把气徐徐呼出。或者做深快呼吸12秒后再把气徐徐呼出。
拍打前胸:两手掌张开手指微曲,自上而下拍打以中度拍打为主,特别是心脏部位。
掐穴疗法:以拇指甲端掐对侧内关穴,每侧两分钟,掐穴时穴位处有热、胀、酸、麻等感觉。
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尤其是心血管方面的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控制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以降低心律不齐的风险。
避免过度使用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心脏功能的药物,如有必要,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预防心律不齐。
心脏早搏虽然常见,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合理用药或必要时采取手术治疗,多数患者的病情可得到有效控制。如果出现频繁的心悸、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