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号坦克:从支援步兵到反坦克的德军主力战车
四号坦克:从支援步兵到反坦克的德军主力战车
四号坦克是20世纪30至40年代中期德国研制并大量装备的中型坦克,因其可靠的性能和多样的用途,被德军士兵称为“德意志军马”。
四号坦克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参数
1934年,德军作战构想是两种坦克为主:一种是数量较多,搭载高初速火炮的三号坦克。另一种是搭载大口径火炮,发射榴弹来支援步兵突破的四号坦克。因此,四号坦克的原始设计其实是一种支援坦克;又因为德国桥梁负荷有限,所以四号坦克的重量限制在24吨以下,并规定要与三号坦克在零件方面有很高的通用性。
四号坦克的主武器为75mm主炮,具有较高的射速和精度。它可以发射穿甲弹和高爆弹,对敌方坦克和步兵构成严重威胁。此外,坦克还装备了两挺机枪,用于对付敌方步兵。
但各型的火炮身管长度却有差异,主炮加长的目的,主要是从支援步兵作战转为以反坦克作战。
KwK37型24倍口径火炮穿甲弹在2000m的射击距离上仅能击穿30mm装甲,威力明显不足。KwK40型43倍口径的火炮,穿甲威力提高到 98 mm (1000米距离)KwK40型48倍口径的火炮,更进一步提高到 106 mm (1000米距离)
由于炮弹的重量较轻,远距离上的速度下降快,威力大减,因此,四号坦克多用于近距离上攻击敌方坦克。
四号坦克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焊接式结构。各型四号坦克的装甲是不断加厚的。装甲厚度在30mm-50mm之间,可以抵御轻武器和炮弹破片的攻击。
虽然其装甲相对较薄,但通过良好的战术运用和协同作战,四号坦克仍能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以产量最高的四号坦克H型为例,车体前装甲厚度达到了80mm,侧面为30mm,后部为20mm;炮塔的正面装甲为50mm,侧面和后部为30mm,顶部为10mm。
四号H型和J型更在履带两侧加装侧裙板,炮塔侧后部加装了护板,使防护性能显著提升。
四号坦克的战场表现与改进
在东线,德军面对苏联T-34中型坦克,迫于实战压力,最终改进出了革命性的换装75毫米长身L/43 KwK 40管反坦克炮的四号F2型坦克,也开始对防护进行了加强
在西线,德国人最初装备的四号坦克并不多,后来由于在西线受到了英法联军如玛蒂尔达中型坦克的冲击,德国人才开始投入更大精力生产三号和四号坦克。
至1943年,库尔斯克大会战中德军就装备了841辆四号坦克,此时四号坦克已经成为德国装甲部队主力,
在战争过程中,四号坦克不断进行改进和升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截至1945年5月,四号坦克各种型号累计制造8870辆。
1944年2月7日,德军第五装甲师的几辆四号坦克在突围的过程中,
有两辆四号坦克进行反击作战。在与苏军坦克的对抗中,共摧毁8辆T-34中型坦克
德军四号坦克部队与苏军装甲部队作战,最终摧毁21辆苏联坦克。
1944年6月11日下午,德军第十二装甲团的几个营试图突破由加拿大第六装甲团的包围圈,并占领乐梅斯尼勒。
第十二装甲团的四号坦克在反击作战中,摧毁了32辆加拿大军坦克,进而迫使加拿大人撤退,而德军仅损失了2辆四号坦克
其优异的基本设计使它能进行不断的改装,例如车身重量自原来的17吨增至最后的25吨,
主炮由原来低初速的24倍径主炮提升至高初速的48倍径主炮,装甲厚度也自最初的14.5mm20mm提高至30mm80mm。
无论火力、机动力或装甲防护力都足以和盟军新式坦克对抗。
德国四号坦克的综合性、生产数量,连续生产性,改装的潜力和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来看,无疑,四号坦克是德军极其优秀的主力坦克。
实战表现来看,四号H型、J型也具有同T-34坦克和M4“谢尔曼”等中型坦克相抗衡的能力。
总之,四号坦克是二战期间德国装甲部队的重要支柱。它的多种用途和适应性使其在不同的战场上都能发挥重要作用。虽然四号坦克在面对盟军重型坦克时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它的可靠性和机动性使其成为德国军队在战争中的有力武器。
但是,它毕竟是20世纪30年代的产品,发展到最后,其战斗全重也只有25吨
防护的先天不足,在二战的由后期已经凸现。如果和T-34中型坦克或“谢尔曼”中型坦克单独较量的话,四号坦克将明显落于下风。
总的来看,四号坦克在当时较强并可靠,德军训练有素的装甲兵、清晰的无线电及良好的分工同样构成了四号坦克的核心战斗力
作为德国军队在二战期间的主力中型坦克之一,四号坦克参与了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在波兰、法国、北非和俄罗斯等战场,四号坦克都取得了显著的战绩。虽然面对盟军的重型坦克时,四号坦克在火力和装甲方面处于劣势,但凭借其可靠的性能、灵活的战术运用以及多样化的改型,它仍然给盟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