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人在纽约》:一部展现中西文化碰撞的传世之作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46:0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人在纽约》:一部展现中西文化碰撞的传世之作

《北京人在纽约》是一部1993年上映的电视剧,改编自曹桂林的同名小说。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电视剧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人在美国的生存状态,更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观念,探讨了"男人"的真正含义。

《北京人在纽约》,1993年上映,小说作者曹桂林,很魁梧壮硕的一个男人,和日常想像的文弱书生的作家大不一样。要是有个作家运动会,拳击,摔跤,篮球等好多项目,他可以横扫一片。

《北京人在纽约》,大约是他的处女作兼代表作。这块海外生存经历,别人没有,他有自传般的精微,独占鳌头。

曹桂林(1947—),生于北京,小学毕业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在中央广播艺术团任演奏员,一九八二年初协同妻子赴美国,同年底在纽约创建了公司,设计和生产美国高档针织时装,任公司总裁。

《北京人在纽约》是曹桂林的处女作,之后他又创作了长篇小说《绿卡》、《偷渡客》(后被改编成二十六集电视连续剧《危险旅程》),并自编、自导、自拍了二十一集电视纪录片《黑眼睛蓝眼睛》。长篇小说《王起明回北京》是《北京人在纽约》的续集。

从他的简历来看,赴美一年即创办了公司,可谓顺风顺水。但是写成小说,拍电视剧不能这么处理。于是我们看到了千磨万击王起明。

王起明背着大提琴,和妻子郭燕赤手空拳来到美国打拼。这两口子挺不幸,白手起家做起餐馆小工和纺织女工,两人也够走运,各自被自己的老板看上。

王起明是位大提琴演奏师,艺术家去涮盘子,斯文扫地,备尝苦辛。他对自己的老板阿春频频送来的秋波,给出的回应是“不吃软饭”;对于自己妻子面临的诱惑和搔扰,他的反应,当然是怒不可遏。

郭燕是个好妻子,温柔娴淑,有品有貌。但是,美国鬼子公然打上门来,稍一失守就会绿帽上头,王起明的心里不是滋味。

一,没在美国混出个样来,甚至要做“家庭妇男”,靠妻子挣钱养家,自惭。

二,妻子面临老板的纠缠,自己除了动粗,别无长策。郭燕如果辞职,一家无以生存,羞愧。

三,妻子对这个苦苦追求的有钱老板,是否能守住身心?是否已经变心?是否是仅仅出于道德的束缚,才勉勉跟自己一起?这种坚守,是否阻碍了郭燕的发展?——猜疑。

四,自己沉沦底层,妻子要跳高枝,进则分道扬镳,退则一事无成。王起明的心态,要崩。

两人决定回国,逃脱这万恶的资本主义的血腥罗网。但是,这是不是说明自己一败涂地?王起明把心一横,在机场放弃返程的航班,夫妻俩各持护照分了行李,继续留在纽约了。

此前,在对郭燕的争夺战中,大卫数次找到王起明,堂堂正正地谈此事——自己爱郭燕,会给她幸福,请王起明放手,自己会给他安排一份体面工作,等等。这在王起明看来,无异于奇耻大辱,是“卖老婆”,这时大卫说了一句:

你怎么这么不男人呢。

等一等,什么才是“男人”?

中国人看来,老婆被撬是最大的耻辱,不给他个“红刀子进白刀子出”就不是男人,其余的,“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啦,“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啦,都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理念”。

但是,这不是西方人的。

阿春是个西方理念非常鲜明的中国女性,王姬演出神韵,一举成名。

二入纽约之后,王起明说,在机场上,自尊被打包运回了美国,从此之后,他浴火重生。

郭燕对前夫情断思连,又是资助3000美元,又是提供线索助王起明创业,结果把自己现在的丈夫搞到破产。——这事儿,不地道,算得上泄露商业机密,对不起大卫。

但总之,中国人情社会和西方竞争社会的对立显露出来了。

本文原文来自美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