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校生到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王忠才的成长之路
从技校生到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王忠才的成长之路
从一名技校生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王忠才用27年的坚守和努力,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他不仅在煤矿设备维修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为煤炭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资料图片
勤奋,铺就成才路
1997年,王忠才成为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煤矿工人。2002年,他遇到了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被全国劳动模范方国胜收为徒弟。作为一名技校生,王忠才深知只有通过勤奋学习才能干好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学习煤机等综采机械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和故障处理等技术,家中的床上、书柜上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和技术资料。
2003年,王忠才遇到了一次棘手的设备故障。面对同事的质疑,他暗下决心,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去克服。通过不断钻研,他总结出“听、看、摸、测、敲、悟”采煤机故障“六步”处理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敬业,百米井下写忠诚
2009年,王忠才代表淮北矿业参加全国煤机司机技术比武,赛前他把自己关在“方国胜培训工作室”苦练基本功,比赛结束后,他整整瘦了12斤。在那次的大赛中,王忠才取得了淮北矿业历年来的最好成绩,被授予“全煤系统优秀技术能手”称号。
为了抢修煤机,王忠才曾经一天下3个井,从井口到工作地点一个来回就能超过10里路,中间还有上千米的上山和下山,光来回走路就相当于一个小“马拉松”。他对技术革新情有独钟,近年来独立或与工友合作,完成“联轴扒子”等20多项技术革新改造,累计为企业创效达2000万元。
传技,言传身教无保留
王忠才认为,一个人的本领再大,也是有限的,大家的技术水平都提高了,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他将每次处理设备故障的经验记录下来,利用班前班后会、业务培训班向青年职工讲解,目前已经记了大大小小近十本。在他的培训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徒弟宫东、孙春、朱永双、屈彦飞、刘孝达等人多次在省、市和淮北矿业集团的技术大赛中摘金夺银,逐渐成长为矿区综采机电设备维修的行家里手。
近几年,王忠才领衔的工匠大师团队组织开办了综采(掘)维修工技能提升班和智能化、电液控设备维修人员培训班,为淮北矿区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维修技能人才,目前已累计培训学员2200多人次。
今年4月,全国总工会公布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安徽省仅有8人,王忠才光荣入选。以匠心引路,以技艺育人。荣誉加身的王忠才,仍不忘初心。“练就过硬技术,怀一颗匠心,做一个匠人,是我最初的梦想,也是一生的追求。我将继续立足岗位,不懈奋斗,为企业和城市的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