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换脸技术的法律边界:北京上海法院这样判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35: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换脸技术的法律边界:北京上海法院这样判

AI换脸技术,作为一种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将一个人的面部特征替换到另一个人脸上,以实现逼真视觉效果的技术,近年来在娱乐、影视制作等领域广泛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引发的法律争议也日益增多。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和上海宝山区人民法院相继审理了多起涉及“AI换脸”技术的侵权案件,为这一技术的应用划定了明确的法律边界。

01

最新司法案例分析

2024年6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对两起涉“AI换脸”软件侵权的案件进行合并审理并宣判。这两起案件的原告廖某、吴某均系国风短视频模特,在全网拥有众多粉丝。被告是一款“换脸”APP的运营者,未经原告授权同意,使用原告的出镜视频制作换脸模板,并上传至涉案换脸APP中,提供给用户付费使用借此牟利。

法院审理认为,虽然被告使用了原告出镜的视频,但通过深度合成技术替换了能够识别原告本人的面部,去除了肖像的识别性,因此不构成对原告肖像权的侵害。但是,被告的行为构成对原告个人信息权益的侵犯,因为涉案出镜视频中包含原告的人脸信息,被告未经原告同意,擅自处理其个人信息,并进行商业化利用,可能对原告个人权益产生重大影响。

同样,在上海宝山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涉AI换脸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中,被告以牟利为目的,制作AI换脸软件,并将原告的短视频作品作为素材供网友进行AI换脸娱乐。法院认定,未经视听作品著作权人同意,擅自使用电影、电视剧等视听作品中的片段进行AI换脸后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的行为,可能侵害他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著作权。

02

技术原理与应用场景

AI换脸技术基于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通过识别并提取源图像的关键面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将其与目标图像进行匹配融合,最终生成新的图像或视频。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

  • 娱乐领域:用户可将自己的脸部替换成明星或动漫角色,增强互动性和沉浸感。
  • 影视制作:用于修复经典影片、重现已故演员形象或降低拍摄成本。
  • 安防领域:提升人脸识别系统的准确率和安全性。
03

法律风险与边界

AI换脸技术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

  1. 肖像权侵犯: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肖像权保护的范围不仅限于面部特征,还包括任何可以被识别为特定自然人的外部形象。即使AI换脸后的面部形象发生改变,但如果通过其他特征(如服饰、动作、声音等)仍能识别出特定主体,就可能构成对肖像权的侵犯。

  2. 名誉权侵犯:如果AI换脸技术被用于制作虚假视频,损害他人名誉,也可能构成名誉权侵犯。

  3. 著作权侵犯:未经许可使用他人作品进行AI换脸,可能侵犯作品的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著作权。

  4. 个人信息权益侵犯:未经授权处理他人人脸信息,即便不涉及肖像权侵犯,也构成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

04

风险防范建议

面对AI换脸技术带来的法律风险,普通用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

  1. 提高法律意识:了解AI换脸技术可能涉及的法律边界,不随意使用他人肖像或作品。

  2. 保护个人信息:避免上传高分辨率人脸照片,为社交媒体图片添加水印,谨慎使用AI换脸类应用。

  3. 加强平台监管:平台应加强对用户上传内容的审核,建立有效的侵权举报机制。

  4. 及时维权:一旦发现自己的肖像或作品被不当使用,应及时保留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AI换脸技术在带来创新体验的同时,也伴随着潜在风险。合理使用并加强安全意识是关键,以确保技术发展既能满足创意需求,又能保护用户权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