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上的小疙瘩:皮赘、脂溢性角化和丝状疣的识别与治疗
脖子上的小疙瘩:皮赘、脂溢性角化和丝状疣的识别与治疗
脖子上突然长出的小疙瘩,可能是皮赘、脂溢性角化或丝状疣等常见皮肤问题。这些小疙瘩虽然多数情况下无害,但有时会影响美观或引起不适。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些皮肤问题的成因、特征及治疗建议。
门诊常有患者脖子上起了一些小疙瘩,星星点点,有些形成一个“小揪揪”,还能拎起来;有些则像小芝麻一样,略微突出皮肤表面。想必不少人都会有类似的困扰,这些脖子里的小疙瘩到底是啥?又该如何治疗呢?一般来说,脖子上长的这些小疙瘩常见的有三种可能性。
皮赘
皮赘,又叫软纤维瘤,这种是颈部最常见的小疙瘩。通常是由于颈部皮肤随着年龄增加出现松弛和长期摩擦,导致皮肤的结缔组织增生,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垂,这样就会形成柔软的小疙瘩。还有一些可能跟日晒、出汗、衣物摩擦等因素有关。通常多见于中老年,但30岁左右就开始发病的年轻人也不少见。单发者,多好发于躯干下部,为单个囊袋状肿物,根部较细成蒂状,柔软无弹性,正常皮色;多发者,多呈丝状型,好发于颈部或腋窝,为针头至米粒大的柔软丝状突起,有些刚刚发出来的还没有形成丝状,只是略微突出皮肤表面的小颗粒,看起来如同一粒一粒的“小肉粒”,呈正常皮色或淡褐色。
这种小疙瘩通常不影响健康,也不具有传染性,治疗上一般都是采用物理治疗,比如激光、冷冻等,即可将其清除。但需注意的是,治疗仅能去除已发出来的皮疹,但其余部位还有可能再有新发。
脂溢性角化
脂溢性角化,俗称“老年斑”,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号称是“老年斑”,但也绝对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发病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这是一种常见的表皮良性肿瘤,主要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表现为圆形或者卵圆形突出的丘疹或或者斑块,针头至黄豆大小,呈淡褐色至黑色,表面多粗糙,境界清楚,边缘微微凸起,似粘在皮肤表面。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偶尔个别皮损会有瘙痒或疼痛感。
治疗多以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为主,也可以采用中医火针的治疗方法。
丝状疣
扁平疣
疣,包括丝状疣和扁平疣,这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多发于儿童及青年。
丝状疣表现为细长的丝状突起,多伴有顶端的角化或呈分叶状,正常肤色或是棕灰色,如同一个小钉倒立在皮肤上,可因搔抓导致其传播至其余正常皮肤处,多见于颈部、额部、眼睑、面颊等处。
扁平疣多发生于面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可发于任何年龄段,以16—30岁为主。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数目较多且密集的、微微凸起,顶部扁平的小丘疹,米粒至黄豆大小,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呈正常肤色或淡褐色,搔抓后可沿抓痕呈线状或串珠状排列。
由于扁平疣、丝状疣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因此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应当注意不要搔抓和接触,以免自身传播或者传染给他人。治疗上多以外用药物(如咪喹莫特乳膏、维A酸乳膏等)或激光、冷冻治疗等物理治疗为主,多发或顽固性者也可以采用口服中药以及免疫调节剂(如胸腺肽、转移因子、干扰素)协同治疗。
以上就是发生在颈部的各种小疙瘩的常见类型。总的来说,治疗方面,如果皮损没有变大、发红、发痛,可以暂时不用治疗。有些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自行消失。如果突然皮损的数目外观、颜色等发生变化或开始疼痛、瘙痒或是影响美观,则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