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鹅梨帐中香的历史考证与古代焚香仪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鹅梨帐中香的历史考证与古代焚香仪式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88619

《甄嬛传》中的安陵容凭借鹅梨帐中香争宠,这一情节引发了人们对古代香文化的兴趣。鹅梨帐中香并非虚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本文将从鹅梨帐中香的历史考证出发,探讨古代焚香仪式,并介绍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研究者孟晖及其代表作《花间十六声》。

鹅梨帐中香的历史考证

鹅梨帐中香,据说是南唐宫廷中发明的,宋人称之为“南唐李主帐中香”。在宋代《陈氏香谱》中记载了鹅梨帐中香的制香配方:

又方:沉香末一两,檀香末一钱,鹅梨十枚。右以鹅梨刻去额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盖。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久窨,可蒸。

古代焚香仪式

古代焚香仪式远比现代复杂。古人焚香不是如今常见的点一支线香,而是经过“合香”方式制成各种香丸、香球、香饼或散末。讲究的香饼还会像做月饼一样,用花模“脱”成各种花饼。

焚香的方法更是繁复讲究:

  1. 要把特制的小块炭墼烧透,放在香炉中,然后用特制的细香灰把炭墼填埋起来;
  2. 再在香灰中戳些孔眼,以便炭墼能够接触到氧气,不至于因缺氧而熄灭;
  3. 在香灰上放上瓷、云母、金钱、银叶、砂片等薄而硬的“隔火”,将香丸、香饼放在这隔火板上,借着灰下炭墼的微火烤焙,慢慢让香芬挥发出来。

孟晖及其《花间十六声》

孟晖是中国传统物质文化研究者,其代表作《花间十六声》以《花间集》和部分晚唐、五代、宋代诗词中描写的十六种物件为线索,探考了千百年来的中国古人生活,从衣食住行到艺术审美,细梳文献,旁征博引,还原历史真实。

《花间十六声》全本16篇通过古画、古诗词等细致考据,层层推敲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器物的真实模样和古人的生活细节。这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文化传承的致敬。

结语

孟晖的研究不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看到了物背后的人,尤其是古代的女性。她的研究功夫深厚,同时又保持着对生活琐细的一片痴情。通过她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生活美学和物质文化。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