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悟空的原型真的是取经人么?
历史上,悟空的原型真的是取经人么?
《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其原型竟然是赴天竺取经的唐代名僧悟空禅师。这位禅师不仅有真实的生平事迹,而且与《西游记》中的许多元素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悟空禅师(731~812),俗名车奉朝,是鲜卑族人的后裔。他原本是玄宗时代大唐的一名偏将,官职为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在20岁时,他被选为特使护将,随使团出使西域小国罽宾。
在出使过程中,车奉朝展现出了非凡的武艺,用一根三十六斤重的熟铁棍(如意金箍棒的原型)保护使团安全。然而,在返回途中,他不幸染上了“马瘟”这种传染病,生命垂危。在向佛发愿后,他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从此获得了“弼马温”(避马瘟)的绰号。
病愈后的车奉朝决定皈依佛门,27岁时在罽宾国师舍利越魔门下剃度,法号“达摩驮都”,汉译“法界”。在恩师的教导下,法界精通梵语,游历天竺各地,成为了一位佛法精深的大德。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法界萌生了归唐之意。恩师舍利越魔怜悯,同意了他的请求。临别前还赠与他《十力经》、《十地经》及佛牙舍利等圣物让他带回大唐。
法界历经千辛万苦,独身从天竺返回西域,到达龟兹,大唐的安西都护府正设在此地。此时的西域虽诸邦林立,实际上已经汉化,与中土风俗人文日益趋同。他本是鲜卑胡人,也算回到了故土。加上龟兹王热情挽留,唐朝中后期政局不稳等诸多因素,法界和尚决定留在龟兹传道译经。这一住,就是三十年!
唐德宗贞元年间,花甲之年的法界和尚车奉朝准备返唐,次年抵达长安。距当年奉旨出行,整整39年!返唐后,法界和尚将当年其师舍利越魔赠给他的圣物佛牙舍利,以及所译经典献给唐德宗。
唐德宗大喜,封其为长安章敬寺主持,御赐法号“悟空”,同时命人在大庄严寺建十三级宝塔供养佛牙。后唐代高僧圆照禅师根据悟空在西域、天竺的九九八十一难等经历见闻编撰了《悟空入竺记》,从此之后各代高僧纷纷为悟空立传。
悟空禅师使一条熟铁棍、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避马瘟”赴天竺取经的故事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成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