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介入破解双重困境,自闭症儿童成功入学
社工介入破解双重困境,自闭症儿童成功入学
本文是一个关于自闭症儿童救助帮扶的社工案例分析。文章详细描述了一个自闭症儿童小宇及其家庭的困境,以及社工如何通过建立关系、链接资源、提供支持等方式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的过程。
个案背景资料
个人情况
小宇(化名),男,2016年出生,3岁时发现不会讲话、不合群、专注力差且好动,后经医院诊断为自闭症、语言残疾二级,由于自小患病与外界隔绝,小宇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与他人无法正常交流,情绪自控能力差,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智力也随之倒退,与同龄孩子相差至少2岁,目前幼儿园毕业后一直在家,全程由父母照护。
家庭情况
小宇家住F市Y镇Y村,家庭由小宇父母、小宇及小宇哥哥4人组成。小宇是老来得子,如今父母都已经上了年纪,再者小宇需要父母全程照顾,导致父母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在家里种植水果,依靠销售水果赚取生活费维持生活,哥哥刚成年外出务工只够自己开销,一家人为治疗小宇的病花了大量的金钱,目前家庭处于负债状况,家庭经济需求大。
问题需求分析
特殊教育成长需求
小宇从小诊断患有自闭症,与外界不能正常交流,情绪自控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弱,幼儿园毕业后无法就读正常小学,因此毕业以后一直在家未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宇的特殊教育需求问题逐渐凸显。
家庭经济收入需求
小宇家庭为治疗小宇的疾病已经花费了大量金钱,父母年龄大且为照顾小宇无法外出务工,哥哥只能维持自我开销无暇帮衬到家里,一家人的生活入不敷出,经济压力巨大,经济收入需求强烈。
照顾者情绪疏导需求
由于自闭症的特殊性,小宇无法实现生活自理,对父母的依赖性强,且情绪容易不受控制,一不如意就大吼大叫、暴力相向,为此,小宇父母不能外出务工,全程陪伴照顾着小宇,同时也担忧着小宇的未来成长问题,身心压力巨大,情绪较为低沉,需要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
小宇家庭居住环境
理论支持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是指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包括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的资源,其中正式的资源包括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街道社工站、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公益资源、志愿者等,非正式的资源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学、亲戚等支持资源,可以提供给服务对象物质与精神的帮助和具体的服务,还可以帮助服务对象获取正式的社会支持资源。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个案特点,采取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的方式,协调和链接服务对象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满足服务对象多重的问题和需求,构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服务目标与介入计划
服务目标
- 协商解决服务对象特殊教育问题,提升服务对象社会适应能力。
- 协助服务对象拓宽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 疏导服务对象父母消极、焦虑情绪,给予心理支持,强化生活信心。
介入计划
信息收集和关系建立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获取服务对象更加全面的个人和家庭信息,评定服务对象的需求、社会支持网络和资源情况等。心理宣泄和情绪疏导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父母共同制定服务目标,在这期间引导服务对象父母宣泄压抑情绪,不断给予服务对象正向鼓励,在服务过程中重建生活信心。资源链接和支持网络搭建
社会工作者通过发挥自身资源链接者的特性,链接服务对象所需支持和资源,改善和促进服务对象与支持网络和服务资源之间的关系,与资源的提供者进行沟通,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和资源获得的及时性。
服务过程
关系建立,信息收集,理解疏导照顾者情绪
由于社会工作者的小孩与服务对象在幼儿园就读期间是同学关系,因此,社会工作者对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情况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为深入了解服务对象家庭问题及需求,切实帮助到服务对象家庭,社会工作者特意在4月2日世界自闭症日这天带着小礼品来到了服务对象家中,首先,我们向服务对象及其家人介绍了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以及后续的服务方式等,促进了服务对象及家人对社工的了解,彼此的了解加强了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家庭关系的建立。
记录服务对象信息
此后,社会工作者通过交谈了解到,服务对象自幼儿园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家,想送服务对象继续接受教育,但对于自闭症儿童就读特殊教育学校政策不了解,十分的苦恼;此外,因为要照顾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父母无法外出务工,因此在家种植水果枇杷,靠水果销售挣取微薄的收入,现正值枇杷成熟季节,母亲要照看服务对象,因此,水果采摘工作全落到了父亲肩上,受采摘工作量大和水果销售市场行情不景气的影响,近期服务对象父亲的心理压力大,情绪很不好,时常抱怨,夫妻俩因为这些事情经常吵架,甚至,为帮助父亲采摘,母亲只能将服务对象锁在家中。
了解到该情况之后,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父亲进一步的普及了自闭症孩子的一些小知识,告知服务对象通过后期教育介入是可以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同时,运用同理心的技巧表示对于服务对象母亲的无奈和父亲的抱怨等消极情绪表示理解,安抚夫妻俩的情绪,鼓励夫妻之间相互理解,共度难关。通过与服务对象家人描述初步了解了服务对象及服务对象家庭的基本情况,并收集了相关的信息,进行了相关资料的登记和记录,经过第一次关系的建立及对服务对象家庭情况的了解,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家庭的需求进行了进一步的评估,并与服务对象父母共同制定了服务计划,约定好共同度过难关。
发放宣传册子
政策及销售支持,缓解服务对象家庭经济压力
经过前期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家庭需求的评估,发现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的需求,为此社会工作者计划从政策帮扶和社会帮扶两方面着手介入。
在政策帮扶上,社会工作者与村委取得联系,向村委说明了服务对象家庭的情况,根据政策要求,协助服务对象成功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以及残障护理补贴,共计每月能收到约1100元的生活补助;
在销售支持上,为了帮助服务对象家庭成功销售水果枇杷,减少因滞销而带来的损失,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机构协商,一方面机构通过线上平台发布宣传推文,另一方面,机构的全体社会工作者通过朋友圈、微信群转发和朋友推荐,协助服务对象家庭水果售卖,由于服务对象家的水果品质好,价钱又不贵,所以最后没有出现水果滞销现象,成功实现了销售增收。
通过社会工作者两方面的介入,一定的缓解了服务对象家庭的经济压力,服务对象父亲和母亲的焦虑情绪也得到了缓解。
资源链接,辅助解决服务对象特殊教育就读问题
考虑到服务对象患有自闭症及语言残疾二级等情况,社会工作者通过链接镇街文教处,与市教育局取得联系,由市教育局推荐了一家专门针对自闭症之类的特殊孩子开放的全公益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对这所公益学校进行多方考察及了解,评估得出目前在这所学校就读是服务对象最好的选择,第一,此学校是全公益的学校,没有任何的费用产生,缓解了服务对象家庭的经济压力;第二,此学校有跟其他工厂合作在学校里开设手工班,可以让陪读的家长陪读孩子时的空闲时段制作手工来增加一点收入。
随后,社会工作者将这个消息告知了服务对象父母,他们表示非常高兴,愿意送孩子去就读;不久,在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父母的一同努力下,服务对象通过了面试并取得了特殊学校的入学资格,听到这个好消息社会工作者及服务对象家庭都感到十分高兴。
服务评估
本次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家庭共同制定服务目标,并经过7次的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包括情绪疏导、政策支持、农产品销售推广、教育资源链接等服务,解决了服务对象教育问题、缓解了服务对象家庭经济压力、疏导了服务对象家人消极情绪,成功帮助服务对象家庭走出困境。
服务对象露出笑脸
近期服务对象家人特地发来服务对象在学校的生活照片,并表示服务对象学会了很多新的知识,学校的老师都很好,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服务对象家人觉得选择就读于这所学校是明智而又正确的选择,并对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和努力表达了感谢。
介入本次个案服务目标的实现,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共同协商进行了结案,后续社会工作者将继续关注服务对象家庭,定期回访跟进。
服务对象家长感谢社工
总结与反思
社工在此次个案的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发现:
第一,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取得服务对象及其家人的信任,是顺利开展个案的基础。
第二,针对性格特征的服务对象,找到谈话的切入点非常重要,而且切入点通常应该是服务对象感兴趣的事务比如兴趣爱好等。
第三,服务对象的许多问题都是互相联系的,核心问题的解决通常能是其他问题得到缓解。
第四,社会工作者要善于运用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在本案例中,主要根据服务对象及其家人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服务计划,有计划、有层次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服务;其次在个案跟进过程中需求进行转变时要立即变换新计划,跟服务对象家人及时做好解释及沟通,最后在遇到难题和困惑时,要跟其他同工多沟通学习。
本次个案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理论运用方面不够全面,沟通技巧还需加强,还需要做到善于运用社会资源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