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料理:用食物抚慰人心的正念饮食艺术
精进料理:用食物抚慰人心的正念饮食艺术
精进料理,源自中国,兴于日本,是一种将素食烹饪与精神修养相结合的饮食文化。它不仅注重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技巧,更强调在料理和用餐过程中保持专注和感恩的心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精进料理的起源、烹饪原则以及具体制作方法,帮助您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正念饮食,享受健康、和谐的饮食体验。
精进料理的起源
精进料理听起来好像是日本的名称,其实本质起源于中国的斋饭,1227 年秋天,曹洞宗宗祖、永平寺开山和尚道元禅师从南宋学习佛法归国,将其传给日本僧人。
“精”被解读成“摒弃杂念,专心修行”;“进”意味着“对于日复一日不间断的修行毫不懈怠”。“精进料理”则拥有着与佛教相关的“通过素食进行精神修养”的含义。
道元禅师认为包括料理在内的一切日常活动都是一种修行,在他的推动下,日本的素食逐渐演变为精进料理,并撰写《典座教训》记录精进料理的规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完整实践中书中提到的料理规则的人变得很少,但精进料理所蕴含的 “珍惜资源” 精神使其很好地适应了现代生活。
精进料理烹饪原则和用心方法
精进料理这个名字使素食不只是静态的,而是成为了一种行动。在禅宗中,从料理的准备、烹饪,到用餐礼仪及后续的收拾环节,与食物相关的所有行为都被视为修行的一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几个部分:
一、烹饪原则
在准备食物的过程中留意的原则:
- 对食材的尊重;
- 注意整理整顿,珍惜工具
- 站在食客的立场做料理
- 不浪费时间和精力
二、过程中的三种心态
料理时重要的“三心”,分别是:
- 喜心:做料理的喜悦和款待的喜悦,带着慈心来准备和烹饪;
- 老心:体贴和关怀的心;
- 大心:没有偏见和固执的大方的心;
三、食物准备的原则
食材特征: 精进料理中常用的食材也被叫作“精进物”,以蔬菜和谷物类为主,还包括海藻类、坚果、水果等。其中不使用动物性食材以及气味浓郁的蔬菜。(动物性食材除了肉类、海鲜等,还包括了牛奶、黄油和奶酪等乳制品;气味浓郁的蔬菜也被叫做“荤菜”,如蒜、葱、荞头、韭菜、洋葱这五荤被认为会引起人们的情欲和愤怒,也被禁止使用。)
颜色特征:应采用红、白、绿、黄、黑五种,令人看起来赏心悦目。
- 烹饪和调味方式:烹饪方法有生、煮、烤、炸、蒸五种;调味方面是在酸、甜、苦、辣、咸五味基础上又加了为发挥素材特色而来的“淡味”的“六味”为基础。
开始制作啦
这次制作的是2人份,刚好是秋冬天气,选择杏仁饮和番茄意面进行搭配。
- 第一步准备食材
番茄意面的食材:番茄、口蘑、杏鲍菇、西兰花、红萝卜,生姜
杏仁饮的食材:南北杏、淮山片、银耳、莲子、薏仁、芡实、大米
第二步调心烹饪
切菜:带着正念,逐个将备菜切成需要的形状。留意内心是否升起着急,完成某个任务的心,带着喜悦的心,体贴关怀的心进行准备。
烹饪:一次只做一件事。
第三步静心摆盘
考虑用餐者的感受,让用餐者感受到是被认真对待。
- 第四步正念为食
带着感恩的心准备用餐,全神贯注地进食,将注意力集中在吃饭体验上,感受食物味道、口感和香气, 细嚼慢咽,充分消化并吸收营养。
细嚼慢咽对于享受精进料理至关重要。细嚼慢咽不仅可以促进人体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还能起到保护胃肠道的作用。同时,细嚼慢咽也能让我们在品尝食物的过程中更加从容,感受料理所蕴含的禅意。感受身体信号,分辨真正饥饿和情绪性饥饿。学会辨别自己此时的饥饿感是否是情绪性饥饿对于正念饮食很重要。
情绪性饥饿往往是突如其来的,会对某一种特定食物产生强烈渴望,且在吃东西时不知道何时停下来,吃完后也没有满足感,还可能伴随愧疚感。
而真正的生理饥饿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对食物没有太多挑剔。当我们产生饥饿感时,先自我检测一下,避免因情绪性饥饿而过度进食,以更好地享受精进料理带来的健康与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