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苹如:从《良友》封面女郎到22岁牺牲的抗日特工
郑苹如:从《良友》封面女郎到22岁牺牲的抗日特工
上海名媛的传奇人生
1918年,郑苹如出生在上海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郑钺是国民党元老,母亲木村花子则是日本贵族后裔。这样的家世,注定了郑苹如与众不同的人生。
郑苹如自幼聪慧过人,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她不仅继承了母亲的美貌,还跟着母亲学了一口流利的日语。1937年,年仅19岁的郑苹如凭借出众的外表,登上了《良友》杂志的封面,成为上海滩知名的美人。
然而,郑苹如并非一个只顾享受的富家女。九一八事变后,她就开始自发参与抗日活动。她和姐姐弟弟一起购买纸张,印成传单在浦东的集市上散发。全面抗战开始后,她又和同学们找来缝纫机,缝制衣服支援前线将士。
从名媛到特工
1937年,国民党军委会调统局一处驻上海专员陈宝骅在一次聚会上,注意到了光彩照人的郑苹如。得知她是《良友》画报的封面女郎,又是一个具有强烈报国思想的上海政法学院学生后,陈宝骅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邀请她加入中统。
郑苹如没有辜负陈宝骅的期望。她利用自己半日本人的身份和流利的日语,在日军驻华机关上层交际圈中游刃有余。她先后在日军报道部新闻检阅室任职,担任军部电台播音员,最终成为日本上海特务机关长片山大佐的私人秘书。
刺杀丁默邨
1939年,中统决定利用丁默邨好色的弱点,实施美人计。郑苹如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她一改往日清纯的形象,伪装成一个贪图虚荣、善于撒娇的女子,成功引起了丁默邨的注意。
1939年12月21日,机会终于来了。丁默邨邀请郑苹如一起去朋友家吃饭。饭后,郑苹如使用各种发嗲手段,要他陪她去南京路一家上海皮具店买大衣作为圣诞礼物。然而,就在他们进入皮具店时,丁默邨察觉到外面有可疑人士,便匆匆离开。中统特务见状立即开枪,但由于丁默邨已经钻进汽车,暗杀行动最终失败。
壮烈牺牲
刺杀行动失败后,郑苹如被捕。在审讯中,她承认了为重庆工作,并奉军统之命行事。她被关押在军统四大金刚之一的林之江家中。据林之江回忆,郑苹如对他眉挑目语,献尽殷勤,差点让他动摇。
然而,汪伪政府的要人们担心郑苹如的美貌会影响他们的家庭,一致要求处决她。1940年冬天,在上海郊外的一片荒地上,郑苹如被枪决,年仅22岁。临刑前,她表现得异常从容,甚至请求行刑者不要毁坏她的容颜。
永恒的传奇
郑苹如的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她被誉为“上海滩第一美女”,更是一位勇敢的特工和抗日英雄。她的形象也被改编成多种文艺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张爱玲的小说《色戒》。
虽然《色戒》在某些细节上与历史事实有所出入,但它让更多人了解了这位传奇女性的故事。郑苹如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令人敬仰的女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