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丸家族”疏肝解郁有侧重
“逍遥丸家族”疏肝解郁有侧重
在中成药的广阔天地中,逍遥丸家族以其独特的疏肝解郁功效脱颖而出。这个家族包括逍遥丸、加味逍遥丸、丹栀逍遥丸和红花逍遥颗粒四种成员,它们虽然名字相似,但各自有着不同的药物组成和临床应用。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个逍遥家族的成员特点及其临床应用,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些中成药。
逍遥丸
“逍遥”一词源自庄子的养生名著《逍遥游》,象征着逍遥自在、开心愉快的精神状态。逍遥丸的前身逍遥散,最早记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典。
逍遥丸的主要功效是疏肝健脾、养血调经。其药物组成包括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和薄荷。其中,柴胡用于疏肝解郁;当归和白芍用于养血柔肝;白术和茯苓用于健脾祛湿;生姜降逆和中;薄荷则助柴胡散肝郁之热。逍遥丸适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等症状。此外,逍遥丸还有颗粒剂剂型,功效与丸剂一致。
现代临床常用逍遥丸治疗慢性肝炎、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等疾病,以及缓解肝郁脾虚所致的脱发。
加味逍遥丸和丹栀逍遥丸
加味逍遥丸的处方源自宋代名医薛己的《内科摘要》。与逍遥丸相比,加味逍遥丸增加了牡丹皮和栀子。丹栀逍遥丸也是在逍遥丸基础上增加了牡丹皮和栀子。
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的记载,加味逍遥丸的药物配伍及用量配比为: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薄荷:生姜为10:10:10:10:10:8:15:15:2:3。而丹栀逍遥丸的药物配伍及用量配比为: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牡丹皮:栀子:薄荷:生姜为15:15:15:15:15:12:10:10:3:2。
与丹栀逍遥丸相比,加味逍遥丸加大了牡丹皮和栀子的用量,因此清热凉血的作用更强。这两种中成药都可用于肝郁血虚、化火生热之证。根据文献记载,加味逍遥丸还可用于肝胃不和型胃炎、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
红花逍遥颗粒
红花逍遥颗粒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增加了红花和皂角刺。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皂角刺则有消肿托毒及排脓的作用。因此,红花逍遥颗粒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增加了活血作用,适用于肝气不舒、肝郁血瘀所致的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或伴见颜面黄褐斑等症状。
现代研究表明,红花逍遥颗粒所含的挥发油类成分(主要来源于竹叶柴胡、当归、白术、薄荷等)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对雌激素有双向调节作用。其含有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来源于红花、皂角刺)也可调节雌激素,当雌激素低时,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产生拟雌激素样作用;雌激素高时,与雌激素受体竞争结合,产生拮抗雌激素样作用。
使用注意事项
在使用逍遥丸家族的四种中成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由于处方组成中均含有易刺激胃肠道的药味,均应饭后服用。
- 建议一般不要连服超过半年。
- 服药期间要保持情绪乐观,切忌生气恼怒。
- 由于处方中均以柴胡为主药,其升散作用强,所以阴虚或肝阳上逆等证不宜服用。
- 红花逍遥颗粒(片、胶囊)孕妇禁用。逍遥丸(颗粒)、加味逍遥丸(片、胶囊、颗粒)、丹栀逍遥丸(胶囊、片)孕妇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