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德经》揭示了什么“天机”,让西方思想界如此着迷?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58:0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德经》揭示了什么“天机”,让西方思想界如此着迷?

《道德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著作,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西方思想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海德格尔到哈耶克,从卡夫卡到披头士,众多西方思想家和艺术家都从《道德经》中汲取灵感。本文将探讨《道德经》为何能在西方世界引起如此广泛的共鸣,并揭示其核心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


海德格尔

哲学家海德格尔晚年花费三年时间试图将《道德经》翻译成德文,但最终未能成功。他转而请一位懂书法的华人将《道德经》第15章的内容写成对联,挂在书房里。上联是“孰能浊以静之徐清”,下联是“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海德格尔每天看着这幅对联,仿佛找到了思想上的知己。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也将老子视为思想导师。1966年,在一次关于自由社会秩序的演讲中,哈耶克激动地引用了《道德经》第57章的名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主张“自发秩序”的哈耶克,在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中找到了共鸣。


哈耶克

捷克作家卡夫卡曾说:“没有必要走出屋子,你就坐在桌旁倾听吧。甚至倾听也不必,仅仅等待就行了。甚至等待也不必,保持完全的安静和孤独好了。这世界将会在你面前自愿现出原形,不会是别的,它将如醉如痴地在你面前飘动……”熟悉《道德经》的人会发现,这正是对《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诠释。


Past Masters/The Beatles

这段内容还被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改编成单曲《The Inner Light》发行,歌词与《道德经》原文惊人地相似:

Without going out of my door
I can know all things of earth
Without looking out of my window
I could know the ways of heaven
The farther one travels
The less one knows


老子画像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孔子、孟子对我的影响是大的,而老子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著名史学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将要焚毁所有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摘要。”

据统计,除了《圣经》,《道德经》是世界上被翻译次数最多的文化著作。截至2022年7月,美国汉学家邰谧侠统计,《道德经》已被翻译成2051种不同语言的版本。

为什么《道德经》能在西方世界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答案在于,老子的思想提供了一种现代人最需要的修炼方式:用最柔软的界面,做最硬核的事。


老子放在现代,也是个硬角色。

首先,老子的世界观不是古老的,而是高维的,很现代。传统的真理观是要把很多东西固定下来,总结出一个不变的真理。但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世界上最确定的本质就是绝对的不确定。宇宙间唯一永恒的事情就是演化,它是最强大的力量,它驱动一切。


图/Pixabay

海德格尔说,真正的真理,一直在动,一直在创造可能,一直处于不确定状态。哈耶克说,这种自发秩序、自组织比人为设计更优越,更生生不息。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就会产生质的变化:

  • 人类社会走到今天,有了这样的格局,这样的文化,是无数个体的自发演化的结果,没有中心指挥者,也没有最终的目的和归宿。
  • 技术走到今天,互联网甚至走到了ChatGpt时代,是由无数算法演化的结果,算力多了,人类的明天可能会迎来新一级的文明跃迁。

演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所谓“反者道之动”,演化的轨迹又包含了相反的力量。所以,你要向最原初的力量校准你自己。不断发展,不断返还,循环增益。个人如果在社会中找到这么一个循环增益的事情,你就可以成就自己了。


图/《西部世界》

老子的认知是高维世界的,但老子的姿态是极为谦卑的。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正相反。他说,人最好的姿态像水一样。


图/《鸟类变形记》

水有什么特征呢?

  • 水,柔弱。老子说,“柔弱胜刚强”;
  • 水,利万物,所到之处就是生命。老子说,“既以与人,己愈多”,相比于“要”,“给”才是力量的最高表现;
  • 水,又趋低,不争。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既做了,又愿意处在众人所厌恶的最低的地位上,这样的人才“几于道”,最接近于道;
  • 水,还有周而复始的特点。老子说“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归根,放弃偏执,回到生命的本来面目。守静,又是一轮生长的开端。


图/《鸟类变形记》

“上善若水”,在方法论上,有点像打出去一个看上去很软的球,但无可抵挡。在价值观上,正应了那句谚语:一个人越是勇于缩小自己,就越是伟大。


即使身处低谷,只要凭着书中思想,我们也终究会东山再起。

2000多年来,《道德经》一直是中华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看其他书是踏上进步的阶梯,读《道德经》则是直接登上高山之巅,仰可观宇宙之变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

它谈天地法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它谈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它谈处世原则: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大至天地,小至尘泥,到修身、养生、处世、治国,万象森罗,尽收眼底。

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

鲁迅说,不读《老子》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宇宙真谛。

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马云行商数十载,唯独此书不曾离身。

古今中外的高人,谈起这部经典,已经不再是读没读过的问题,而是一生读了多少遍。


今天推荐的《道德经》版本,熟读多遍的人看了,也会觉得别开生面,对以前一知半解的问题忽然豁然开朗;对于第一次读的人,它又十分浅显好懂,读一次像读5次,印象极深。

这本书是两千年一遇的珍奇善本,其中所收录的,正是跨越2392年时空的豪华阵容:

  • 约公元前475年,老子著《道德经》原文
  • 1220年,南宋紫清真人为《道德经》作注
  • 1645年,八大山人、石涛等明清四大名僧作画插图
  • 1919年,“民国神童”江希张白话文翻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