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刘鹗《老残游记》:以“清官误国”揭示晚清吏治黑暗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33: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刘鹗《老残游记》:以“清官误国”揭示晚清吏治黑暗

《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也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这部成书于1906年的作品,以江湖郎中老残的游历为线索,串联起晚清社会的一幅幅社会众生相,展开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书写。通过对玉贤、刚弼两个所谓“清官”滥用刑罚、草菅人命、等罪恶行径的描写,得出“清官误国害民”的结论,暴露了清王朝吏治的黑暗。

01

作品内容简介

小说的主人公老残,原名铁英,是一位以行医为生的江湖郎中。他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却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百姓痛苦,尽其所能解救一些身处困苦的人。随着老残的足迹,读者可以清晰看到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概貌:封建官吏大逞淫威,肆意虐害百姓,造起一座活地狱。

02

对清末社会的揭露

小说的突出之处,是对“清官”暴政的揭露。在历代文学作品中,清官多是为民请命的英雄人物。而刘鹗笔下的“清官”,却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例如,书中人物玉贤,以“才能功绩卓著”而补曹州知府。在署理曹州府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衙门前12个站笼便站死了2000多人,九分半是良民。于朝栋一家,因和强盗结冤被栽赃,玉贤不加调查,一口咬定他们就是强盗,父子3人就断送在站笼里。董家口一个杂货铺掌柜的年轻儿子,因酒后随口批评了玉贤几句,就被他抓进站笼站死。玉贤的逻辑是:这人无论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能甘心,将来连我前程都保不住。老残题诗道:“冤埋城阙暗,血染顶珠红,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另一位“清官”刚弼,也是“清廉得格登登”。他拒绝巨额贿赂,但却倚仗不要钱、不受贿,一味臆测断案,枉杀了很多好人。他审讯贾家13条人命的巨案,主观臆断魏氏父女是凶手,严刑逼供,铸成骇人听闻的冤狱。

03

作品的文学价值

《老残游记》的艺术成就在晚清小说里是比较突出的。作者通过生动的文笔和新颖的比喻,表现音乐与艺术的融合。书中人物形象鲜明,展现了清代官员的残忍与刚愎,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尽管情节松散,但其布局自由,体现了近现代抒情小说特征。

这部作品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已有众多版本与外文译本,是中国文学的重要财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也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多种文字,备受严复、王国维、鲁迅、林语堂等文学大师推崇。

04

结语

《老残游记》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清末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它通过江湖郎中老残的游历,揭示了清末社会的多重矛盾,特别是对女性的残酷压迫。这部作品不仅是对那个动荡时代的深刻反映,也是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的批判。时至今日,《老残游记》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引发人们对历史与社会问题的再思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