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助力防疫,看懂疫情不再难
数据可视化助力防疫,看懂疫情不再难
在疫情防控中,数据可视化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帮助政府和公共卫生机构快速获取疫情动态,还提高了公众对疫情的认知和理解。本文将从疫情监测预警、公众信息传播、疫苗接种等多个维度,探讨数据可视化在疫情防控中的创新应用。
数据可视化助力疫情监测预警
在浙江省温州市,一张多维、可视化的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系统24小时实时滚动更新数据。据温州市疾控局局长孙坚介绍,该系统已实现对16种常见传染病的趋势分析,并能对十大症候群提前预警。例如,当系统监测到“同一班级出现超3例发热病例”等触发条件时,会自动识别并发出预警。自系统运行以来,温州市教育局体卫艺处处长黄万统表示,诺如病毒、水痘等疫情总能被“扑杀”在萌芽状态,同比数据出现明显下降。
天津港作为重要口岸,“外防输入”压力较大。天津海关副关长蔺婧表示,他们与疾控部门合作,结合邮轮航线、旅客构成和既往疫情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分析输入风险,动态调整口岸防控措施。
202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提升公共卫生科技创新能力。2024年8月,国家疾控局会同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数智赋能为动力,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
数据可视化提升公众认知
数据可视化不仅在专业领域发挥作用,还通过社交媒体和各类APP,帮助公众直观了解疫情信息。例如,某APP通过色彩鲜明的地图展示疫情严重程度,用户仅需轻轻点击,便能获取所在地区的最新疫情信息。这种信息的透明化,增强了公众的防疫意识,促使人们自觉遵守防疫措施。
创新应用:疫苗接种与防疫措施
在疫苗接种领域,数据可视化也带来了创新变革。江苏省苏州市“智慧疫苗冷库”的上线,为疫苗管理插上了科技翅膀。从外形来看,冷库管理系统像一台自动售货机,工作人员仅需将疫苗全部放入储苗区,机械手逐一抓取疫苗盒进行扫描,精准识别后自动完成疫苗分拣、码放、存储工作。一旦接到发苗指令,运输车会自动调配疫苗送达接种台。前来接种的市民沈女士表示,“自动发苗系统感觉特别有‘未来感’,准确度让人很放心。”
目前,江苏、山东、河北等全国多个省份正积极探索电子接种证与疫苗“身份证”。市民接种后,包含电子监管码、批号、冷链运输等内容的链路信息会自动推送至电子记录,全程可追溯。
技术进步:AI与数据可视化的结合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与数据可视化的结合为疫情防控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某高校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款基于AI的数据可视化工具,能够实时分析疫情数据并预测未来趋势。这种创新的应用,可能会在今后的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江苏省,通过将人工智能阅片模型装入影像科云平台,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和部分民营医院的医疗机构实现互联互通,能够快速筛查患者胸片可疑病灶,并生成自动化报告。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锦溪分院放射科主任汤青燕表示,AI技术不仅能为肺结核筛查提供支持,还促进了包括肺炎、肺癌在内的多种肺部疾病早期发现和诊断。
挑战与展望
尽管数据可视化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了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信息过载和数据准确性是两个主要问题。过于复杂的可视化图表可能导致用户混淆,因此,在设计可视化时,应注重简洁性和易读性。此外,数据的准确性和来源也至关重要。相关机构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审核机制,确保公众获取的信息真实可靠。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与疾病防控的进一步融合,监测网络将更加智慧,筛查关口将持续前移,免疫事业将更加惠民,助力健康中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