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汉字“甜”:从字源到音韵的全面解析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47:1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汉字“甜”:从字源到音韵的全面解析

“甜”字作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不仅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字源演变、详细释义、古籍释义、字形书法和音韵汇集等多个维度,全面解析这个充满魅力的汉字。

基本信息

  • 拼音:tián
  • 部首:舌、甘
  • 五笔:TDAF(86);TDFG(98)
  • 仓颉:HRTM
  • 郑码:MIEB
  • 笔顺:撇、横、竖、竖、横折、横、横、竖、竖、横、横
  • 字级:一级(编号:2311)
  • 平水韵:下平声·十四盐
  • 结构:左右结构
  • 异体字:䑚、䣶、甛、餂、𥑠、𥑠、𩚣
  • 统一码:基本区 U+751C
  • 四角码:2467₀
  • 注音字母:ㄊㄧㄢˊ
  • 笔顺编号:31225112211
  • 笔画数:6+5,5+6(部首+部首外)

字源演变

“甜”是一个会意字。字形由“甘”与“舌”两部分组成,“甘”即甜的意思,“舌”是能够辨知甘甜味道的器官,所以“甜”从“舌”为形旁。整个字像用舌头来品尝和感觉甘甜的味道,表示像蜜糖一样的滋味。小篆(图1)中的“甜”字左边从“甘”,右边从“舌”,与现代字形相反。楷书有随同篆文结构的,但后代多把“舌”写在左边,视作正体,这也是现代汉字的写法。“甛”字作为异体逐渐被淘汰。

甘甜,是“甜”的本义,与“苦”相反。百味以甜为美,人生百味中甜的滋味最为美好而愉悦,“甜”由此喻指美好、快乐、幸福,如“甜美、甜蜜、甜蜜蜜”;也喻指睡得酣畅,“甜乡”即梦乡,又如“睡得很香甜、甜甜地睡了”;还喻指会说话、善于说好听的话,如“嘴甜、甜嘴蜜舌”等。

详细释义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tián
形容词
像糖、蜜的味道
sweet
《孔子家语·致思》:“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汉·张衡《南都赋》:“酸甜滋味,百种千名。”秦牧《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这类果子……却可以长得肥硕香甜。”
甜食;甜瓜
感觉舒适;愉快
sweet;happy
唐·罗隐《蜂》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宋·杨万里《夜雨不寐》诗:“更长酒力短,睡甜诗思苦。”陈毅《初游青岛》诗:“思之乐融融,归寝熟且甜。”
形容乖巧,讨人喜欢
honeyed
元·刘庭信《夜行船·青楼咏妓》套曲:“牙缝儿唧与些甜,耳朵儿吹与些任。”元·刘秉忠《干荷叶》曲:“脸儿甜,话儿粘,更宜烦恼更宜忺。”
甜言蜜语
美好
fine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曲儿甜,腔儿雅,裁翦就雪月风花,唱一本儿倚翠偷期话。”
中国古代画论指称一种浓郁而软熟的画风
明·陶宗仪《辍耕录·写山水诀》:“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清·方熏《山静居画论上》:“大痴论画,最忌曰甜。甜者,秾郁而软熟之谓。”
〈方言〉味淡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五】【甘部】徒兼切(tián)

甛,美也。从甘从舌。舌,知甘者。

说文解字注

“(甛)美也”注:《周礼注》“恬酒”,恬即甛字。

“从甘舌,舌知甘者”注:说从舌之意。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甘部】 甛;部外笔画:6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徒兼切。音恬。《说文》:美也。从舌,作甘。舌知甘者。《博雅》:甛,甘也。张衡《南都赋》:酸甜滋味,百种千名。

又苏轼《发广州诗》: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余。注:软饱谓饮酒,黑甜谓卧睡也。

又水名。《洞冥记》:甜水去虞渊八十里。《集韵》:亦书作甜。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注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甜字书写笔顺

“舌”窄“甘”宽,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甘”低。“舌”,居左半格;第二笔横起笔于横中线。“甘”,居右半格;第一笔横起笔于横中线;左竖在竖中线右侧;右竖起笔与左旁“舌”等高。

书法欣赏

篆书书法(2张)

隶书书法(2张)

楷书书法(6张)

行书书法(5张)

草书书法(5张)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二十五添
开口呼
全浊
徒兼切
dʰiɛm
集韵
平声
二十五沾
开口呼
全浊
徒兼切
dɛm
礼部韵略
平声
徒廉切
增韵
平声
徒兼切
中原音韵
阳平
廉纤
齐齿呼
次清
tʼiɛm
中州音韵
平声
廉纤
徒廉切
洪武正韵
平声
二十二盐
全浊
徒兼切
d‘iem
分韵撮要
阳平
第二十兼检剑劫

(参考资料:汉典)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王力系统
d
iam
先秦
董同龢系统
iɐm
先秦
周法高系统
d
eam
先秦
李方桂系统
d
iam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盐添严凡
iɑm
南北朝
北魏后期北齐
盐添严凡
iɑm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盐添严凡
iɑm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d
iem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iɛm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d
iɛm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d
iem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iem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tʰiɛn
35
阳平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tʰiæ̃
42
阳平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tʰiæ̃
24
阳平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tʰiɛn
213
阳平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tʰiɛn
21
阳平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tʰiĩ
55
阳平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tʰiẽ
34
阳平
晋语
太原
tʰie
11
平声
吴语
苏州
diɪ
24
阳平
吴语
温州
di
31
阳平
湘语
长沙
tiẽ
13
阳平
湘语
双峰
13
阳平
赣语
南昌
tʰiɛn
24
阳平
客家话
梅县
tʰiam
11
阳平
粤语
广州
tʰim
21
阳平
粤语
阳江
tʰim
43
阳平
闽语(闽南片)
厦门
tiam
24
阳平
文读
55
阴平
白读
闽语(闽南片)
潮州
tiəm
55
阳平
闽语(闽东片)
福州
tieŋ
44
阴平
闽语(闽北片)
建瓯
taŋ
21
上声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