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年初一回娘家,你家也有这个习俗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57: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年初一回娘家,你家也有这个习俗吗?

大年初一是中国传统的重要日子,许多人会选择在这天回娘家,与家人共享团圆时刻。这种习俗不仅是对家人的尊重和关爱的表现,更是家庭纽带的重要象征。通过赠送礼物、交流情感等方式,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01

传统习俗的起源与演变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个胖娃娃~”
2月11日是农历龙年的第二日。
年初二,回娘家,心欢喜。
对于客家人来说,春节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含义。大年初一拜完年后,大年初二客家已婚女子便踏上回娘家的路程。回娘家是重要的一个习俗,该习俗起源于汉代,在“百善孝为先”的传统习俗中,女儿们都要带上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以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也彰显客家人尊祖溯源的礼仪之风。

在旧传统观念中,“嫁出去的女儿好比泼出去的水”,因而大年初二回娘家的习俗给已婚女儿们提供了一次聚会的机会,也给女婿们一次“讨好丈母娘”的机会。这一天,各位姑爷们提着大大小小的礼品来到岳父岳母家中,串叔伯、兄弟家喝茶聊天,讲述一年中的大小事件,大家脸上更是挂着开心无比的笑容。

虽然现代社会已嫁女儿回家的次数逐渐频繁,但是大年初二回娘家看望父母体现“孝”意的习俗内涵却是不变的。

02

现代观念的变化

随着社会进步和思想开放,许多家庭不再严格遵循旧俗。独生子女家庭尤其倾向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团聚时间。当代女性更注重个人选择,在尊重传统的同时,也会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回娘家过年。

03

网友的真实经历与观点

定居北京的芝芝与丈夫同为独生子女,娘家在广州,婆家在辽宁,他们结婚7年,育有两个孩子。从去年开始,芝芝和丈夫开始尝试各回各家过年,由于两个孩子还小,也由芝芝带着回广州过年。

芝芝回忆,去年第一次尝试各回各家过年,她把想法说出来后,夫妻俩很快达成共识。不过由于是第一年尝试,他们的方案没有太过“激进”:去年一家四口先到长白山旅行,除夕在辽宁大连与公婆一起吃年夜饭,大年初二芝芝带着孩子飞回广州,丈夫则和父母返回鞍山老家。

夫妻之间如何达成共识呢?芝芝认为,结婚并不意味着要求对方完全融入彼此的家庭。“虽然结婚了,但我们依旧是自己父母的儿子和女儿。”但夫妻要各回各家过年,如何争取双方父母的理解呢?芝芝表示,父母思想都比较开明,会尊重她和先生的决定。自己回到父母家也比较放松自在。“在婆家,我是妻子,是孩子的妈妈,是儿媳,但回到娘家,我可以做回父母的女儿。”

第一次体验结束后,芝芝和丈夫都感觉这种各回各家的过年方式也挺好。“大家都见了想见的朋友,也都吃到了家乡的美食。再次相聚,感觉我们都充满能量。”芝芝表示,丈夫因为平时工作忙,周末和小长假一般都会努力陪伴自己和孩子,春节让他自己回到老家,可以完全放松一下。“他回老家过年,因为没有小孩的牵绊,可以跟老家的亲朋好友好好聚聚。”

芝芝后来跟朋友分享这种做法,大家都表示羡慕。她认为,对于各回各家过年,最重要是夫妻之间做好沟通。她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她会带着两个孩子从北京直接飞回广州过年,而丈夫则继续独自回辽宁老家陪父母过年。并且夫妻俩计划今后还会继续执行这种各回各家过年的方案。但她也补充,等两个孩子再大一点,会让他们自己选择跟父母回哪边老家过年。

而在社交媒体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春节各回各家的模式。不少网友认为,夫妻感情的稳固源于相互间的深入理解与坚定支持,而并非依赖于“是否共度春节”。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婚姻指导师李建学常年接触婚姻咨询,他观察到,“过年回谁家”是夫妻春节的主要矛盾之一,在春节前后前来咨询的夫妻占到咨询案例的1/3。

李建学表示,按以往的传统一般妻子是跟丈夫回家过年,但随着时代变迁,女性社会地位也逐渐提高,尤其“80后”“90后”年轻夫妻都是独生子女,平时都因为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空巢的父母。李建学告诉记者,不少前来咨询的妻子都会表达这样的观点:春节也希望陪陪自己的父母。

在李建学所接触的咨询案例中,有一对较为典型的夫妻,分别是南方人王先生和北方人马女士,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大学就是校园恋人,毕业后一起到广州发展,在广州结婚生子。但后来由于“过年回谁家”的问题发生了分歧。

李建学介绍,这对夫妻刚结婚时就协商过春节在两对父母家来回跑,如初一前在婆家过,初二后到娘家过,不过体验下来两人都感觉非常疲惫,因为整个假期都在路上奔波;此后的几年,双方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在广州买了房,原本的设想是将双方父母都接来广州的家中过年,但因为双方父母的生活、饮食习惯不一样,彼此的性格也不同,所以在一起住也会发生分歧。

一年过后,王先生和马女士协商,每年春节轮流去对方父母家过年,但随后因为一些琐事,夫妻俩不愿意为此让步,最终选择了各回各家的过年方式。体验两三年后,尽管在外相安无事,但夫妻心中还是对彼此有不满。最终在真诚沟通过后,王先生与马女士的解决方案是灵活处理:他们可以选择去其中一家过年,由于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也可以接双方的父母来过年,但都将父母们安排在酒店住,避免了互相打扰,并且也做到两边公平对待。

04

总结与思考

初一能否回娘家取决于家庭习俗和个人选择。现代家庭更注重亲情和实际需求,而非严格遵守传统禁忌。无论何时回娘家,最重要的是家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共同度过温馨和谐的新年。

“各回各家”看似照顾到了双方家庭的利益,却可能“牺牲”了小家庭的甜蜜。“把夫妻关系摆在第一位,把夫妻小家庭的利益摆在首位,在哪里过年其实问题都不大,都可以把日子过好。”他建议,在夫妻生活中应将夫妻关系置于首位,以小家庭的幸福为先,并在此基础上妥善处理双方父母的情绪和分歧。

他表示,在“过年回谁家”的问题上,最好不以牺牲核心家庭团聚为代价,这样不仅会造成仪式感的缺失,还可能加剧夫妻关系的疏离。“过年回谁家的问题并无定规,关键在于夫妻双方及双方家庭都能以不损害夫妻感情、不影响家庭和谐为原则,在相互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李建学建议,对于未婚的年轻人,在选择对象时,若是双方地域文化相近、生活习惯相同,在相处过程中相对会轻松一些;而在婚后若是出现“过年回谁家”的抉择,需要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有意识地不断发现对方及对方家人的优点与价值,忽略对方可能存在的缺点或者问题。

李建学认为,夫妻双方应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寻求一个皆大欢喜的方案,并化为家庭中的一项默契,使家人无需每年为此劳碌。“若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可同时邀请双方的父母至小夫妻所在城市共聚一堂,并分开居住。除此之外,还可以换一种新的过年方式,比如在旅游中过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