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吕洞宾故乡:永乐桃木雕刻的秘密
探访吕洞宾故乡:永乐桃木雕刻的秘密
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有一门传承了700多年的独特工艺——永乐桃木雕刻。这个被誉为“吕洞宾故乡”的小镇,不仅因为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闻名,更因为其精湛的桃木雕刻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百年的文化传承
永乐桃木雕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多年前。相传,因为吕洞宾的桃木剑而兴起,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特色工艺。桃木,在古人眼中是能辟邪的好物。《山海经》中记载的“夸父追日”神话,将桃木赋予了非凡意义。此后,桃木制品如桃符、桃弧、桃茢等,成为古人家中必备的辟邪之物。
精湛的雕刻工艺
永乐桃木雕刻的技艺流程繁多,工序复杂,要求特别严谨。以桃木剑制作为例,一把纯手工桃木剑的制作需经过选料、下料、浸泡、烘干、设计、画图、粗加工、雕刻、打磨、上朱砂油等10多道工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乐桃木雕刻”代表性传承人李艳军,出生于木雕世家,其祖父和祖伯父在清朝时便是有名的木匠。李艳军从小在他们的影响下,对桃木雕刻兴趣浓厚。他介绍,永乐桃木雕刻技艺流程繁多,工序复杂,要求特别严谨。以桃木剑制作为例,一把纯手工桃木剑的制作需经过选料、下料、浸泡、烘干、设计、画图、粗加工、雕刻、打磨、上朱砂油等10多道工序。
独特的文化内涵
永乐桃木雕刻不仅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桃木雕刻与道教文化紧密相连,尤其是吕洞宾的桃木剑。桃木在道教中被视为辟邪镇宅的吉祥物,与吕洞宾的传说相得益彰。在道教文化中,桃木剑不仅是吕洞宾的法器,也被视为辟邪镇宅的吉祥物,具有特殊的宗教功能。
现代传承与创新
在李艳军等传承人的努力下,永乐桃木雕刻不断创新,产品远销海内外。目前,永乐桃木雕刻凭借其独到的创意、卓越的工艺、栩栩如生的造型,已经成为艺术收藏界的新宠,其作品不仅遍布国内各地,更远销海外市场,特别受到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藏家的喜爱。
李艳军的作品已经形成吕祖桃木剑、挂件摆件、版画、家具、吉祥物五大系列,共有100多个品种,各类作品多达上千件。除了传统作品之外,李艳军一直在创新。榫卯结构的桃木名品、鲁班锁、鲁班凳,桃木版画雕刻,皆是他的得意之作。
2010年,李艳军开办了自己的桃木雕刻坊,2014年又成立了木雕文化研究所。如今他又租赁了80亩土地,收集了大量的古老木门砖雕石器,开始筹建非遗传承基地,打造资源共享技术融合型非遗联盟。
结语
永乐桃木雕刻,这门传承了700多年的技艺,不仅承载着山西的民间信仰,也容纳了道教文化的内涵。在新时代,它正以创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