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增速冠军珠海:一季度GDP增6.7%,工业投资首超房地产
珠三角增速冠军珠海:一季度GDP增6.7%,工业投资首超房地产
2024年一季度,珠海经济总量达到1046.64亿元,同比增长6.7%,领跑珠三角九大城市。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珠海近年来在工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持续努力。
从宜居之城到增速之王
珠海是珠三角九市中面积最小、人口也最少的城市。全市土地面积仅有1725平方公里,相当于深圳的86%、广州的23%。2023年底,珠海常住人口249.41万人,比面积第二小的中山少了近200万人。
1980年,珠海成为中国最早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经济开始飞速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格力、伟创力等龙头企业相继崛起,珠海经济增速一度高达50%以上,成为站在时代前沿的弄潮儿。
进入新世纪后,珠海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在2017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总量都位居全省第十、珠三角倒数第二。不过珠海人均GDP全省第二、地均GDP全省前五,发展成色极佳。加上高居全省前五的居民收入和舒适宜人的气候环境,珠海“宜居之城”的名号彻底打响。
2017年,随着新区、自贸区、自创区、大湾区及“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政策优势叠加,加上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经济再度腾飞。这一年,珠海增速领跑全省,经济总量连超江门、湛江、茂名和中山,跃居全省第六,迎来高光时刻。
近几年,珠海经济总量稳居广东第六,只是增速趋于平稳,未再继续领跑。2023年,珠海增速(3.8%)更是跑输全省(4.8%),排在广东倒数第六、珠三角倒数第三。
今年一季度,珠海再度狂飙,以6.7%的增速领跑珠三角,经济总量(1046.64亿元)也首次在一季度跨上千亿台阶。究其原因,工业的强势增长是最大因素。
工业挑起经济大梁
在高手如云的珠三角地区,珠海算不上传统工业强市,面临着“经济结构不优、能级量级不足,工业投资占比长期偏低”的问题。
不过眼下,工业正在挑起珠海经济大梁。2022年4月,珠海提出全力实施“产业立柱”攻坚行动,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做强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还定下了“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40%”的目标。
今年一季度,珠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2%,高居珠三角之首。其中,重点发展的“4+3”产业增加值同比大增13.4%,尤其智能家电、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表现亮眼,增速分别达27.0%、25.4%、20.7%、11.1%。
智能家电是珠海首个突破千亿产值的产业,龙头企业——格力电器是全球空调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家用空调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20%,已连续近20年居全球第一。根据规划,到2025年,珠海智能家电产业产值规模将达1500亿元。
在集成电路领域,珠海是个“隐藏大佬”,尤其是集成电路设计业,2021年主营收入已超百亿,位列珠三角第二、全国第八。如今,珠海在制造、封测领域也加速弥补短板,2023年集成电路产量达到13.4亿块,同比增长12%。
新能源产业,是珠海近年全力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是万亿工业目标的最强支撑。以龙头企业——华发集团为首,全市已集聚新能源规上企业70余家,包括高景、爱旭、万锂新材、科恒、赛纬、新宙邦、恩捷等知名企业,力争三年内打造5000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
如此亮眼的工业成绩,是珠海此前多年谋划布局、招商引资的结果。“工业投资占比长期偏低”的问题,近年确实是得到了极大改善。
工业投资近15年首超房地产
粤港澳后花园、宜居之城珠海,房地产市场一向极为红火。根据克而瑞深圳数据,今年3月,珠海商品住宅成交均价高达2.6万元/㎡,在大湾区九城中位居第四,比万亿大市佛山还要高出一截。
炒高珠海房价的,并非本地人口,甚至也不是本省人口。贝壳研究院曾在2020年披露过一组数据,在珠海的购房客群中,本省人群仅占40%左右,更多的是外地土著,比如港澳人士、东北老铁等。彼时,与澳门毗邻的横琴、香洲,5万元/㎡以上的楼盘比比皆是。
由于楼市火热,珠海此前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走高。2015年,珠海房地产开发投资突破500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突破40%。20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超过1000亿元,占比也升至48%。
直到2022年全国楼市低迷,加上珠海提出“产业立柱”,房地产投资才开始下滑。2023年,珠海房地产投资509.8亿元,较2021年最高点惨遭腰斩。同时,珠海工业投资近十五年来首次超过房地产投资,占比提升至35.8%,今年一季度又提升至36.8%。
许多重大项目,都是在近两年签约落地、陆续投产的。2022年,珠海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78个、增长307%,计划投资2689亿元、增长122%。当年引进的耀灵时代、纬景储能等重大项目,2023年已经接连投产,成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动能。
如今持续增加的产业投资,未来必将成为珠海冲击工业万亿的极大助力。
两大通道带来的发展机遇
除了“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之外,珠海也提出了GDP突破万亿的目标和时间——到“十四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到“十五五”末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
冲击万亿,除了日益强大的产业助力外,珠海还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机遇,那就是即将通车的深中通道,和有望纳入“十五五”规划的深珠通道。
其中,连接深圳和中山的深中通道预计今年6月通车,届时毗邻中山的珠海也可由此前往深圳,珠海高新区与深圳之间将实现1小时通达。未来深珠通道开通,珠海与深圳之间还将实现半小时通达,为珠海经济带来更强助力。
这其中的想象空间,从港珠澳大桥通车5年对珠海的助力就可略窥一二。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截至去年9月,在珠海注册的港澳企业累计15379家,比港珠澳大桥通车前增加5279家,增长率高达52.3%。
5年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往来粤港澳的人员达3600万人次、车辆750万辆次,其中港澳居民出入境总数达1980万人次,占比55%。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突破7000亿元,市场涉及国家(地区)由2018年的105个增加至239个。
2023年落地的“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等政策,引爆了珠海旅游产业。2023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89.84万人次,增长1624.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0.01 亿美元,增长1065.9%。接待国内游客3871.34万人次,增长213.1%;国内旅游收入458.65亿元,增长323.6%。
频繁的经济往来,为珠海带来了超高人气。在广东人口负增长的2022年,珠海人口仍增长1.05万,成为珠三角唯一正增长城市。2023年人口增量1.69万,增幅高居全省第二。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珠海引进人才7万人,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这个成绩对于人口总量不足250万的珠海,也是相当震撼。
产业助力加上交通优势,珠海再创辉煌的机遇真的来了。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