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林姓文化:九牧传家,妈祖佑海
福建林姓文化:九牧传家,妈祖佑海
福建是林姓人口第一大省,林姓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在莆田民间,素有“陈林半天下”之说。相关资料显示,莆田人口共有320多万,林氏户籍人口约占45万。
“九牧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九牧林”文化的形成,要追溯到唐代。林披(官至太子詹事兼苏州别驾)自北螺凤林(今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峰村)迁居澄渚乌石(今西天尾镇龙山村)。林披治州事十载,勤政惠民,志尚高洁;辞官归里后,专心兴学育才,诗礼传家,创办福建第一所私人书堂——澄渚书堂。林披生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蔇九子,先后擢明经、登进士第,俱官刺史(州牧):即端州刺史苇、容州刺史藻、横州刺史著、韶州刺史荐、通州刺史晔、邵州刺史蕴、循州刺史蒙、雷州刺史迈、福唐刺史蔇,九子学问、人品闻于九州,后裔子孙播迁海内外,世称“九牧林家”。
“九牧林”家风鼎盛、俊秀如林。据统计,古代莆阳进士中,林氏有200多位,高居诸姓之首,故历来有“无林不开榜”的民谚传世,也有“三代七廷魁”之佳话。
福建林姓的著名人物
福建林姓人才辈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妈祖林默娘和林则徐。
妈祖是林披第六子林蕴的七世孙女。《敕封天后志序》有载:“九牧林林蕴之孙林保吉于五代周时为统军兵马使,弃官隐于海滨贤良港。”其子林孚生林惟悫,林惟悫生男一、女六,妈祖为其第六女。清代林麟焻《天妃显圣录序》也明确指出:湄洲天妃,吾有林唐邵州刺史公七世女孙也。
相传,林默娘自幼机敏聪慧,熟悉水性又洞晓天文气象,能帮助渔民在出海前规避风险,且常常乘舟海上,救世利人、扶危济险,行善无数。
化草救商、挂席泛槎、圣泉救疫……妈祖短短的一生,留下诸多神奇传说,清康熙年间编撰的《天妃显圣录》,记载了大量有关妈祖降妖救难、祈雨除患、治病救人的神迹奇事;乾隆年间编纂的《敕封天后志》,也记录了众多妈祖在海上庇护使节、客商、船民的内容。
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第一次赐封妈祖为“灵惠夫人”,此后到清朝同治年间历朝皇帝共褒封妈祖36次,使她从夫人、天妃而升至天后,成为海内外共祀至高无上的海神。
另一位著名人物是林则徐,清朝中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诗人、民族英雄,主持虎门销烟,主张学习西方优秀文化。
福建林姓的传统文化习俗
游神是福建地区春节期间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日益受到全国民众及海外华人华侨的关注。大家很是好奇,“游神”在闽地为何如此风靡?
游神文化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以闽、粤最盛。到了游神的日子,村里村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万人空巷。高大威武的神将在众人簇拥中走街串巷,队伍里鼓乐、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一同上阵。有评论称之为“行走的民俗博物馆”。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游神其实是一种古老的祈福活动,它集民间信仰、民俗文化于一身,祈求神明庇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当地文史专家说,游神活动流传至今,当代人延续祈福仪式,借此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如今,这项别具特色的祈福民俗文化已入选地方非遗项目。游神的“接力棒”从老一辈传递到年轻人手中,为其注入鲜活的生命力。福建游神文化也通过侨乡游子带去海外、走出国门。
古老的乡村年俗闯进大众视野
在潭头镇的厚福片区,大年初十这天迎来一年中最隆重的游神活动。当天,主神前后数以百计的各类神将浩浩荡荡,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动。舞龙、舞狮、板鼓等队伍各显身手,抬轿子的小伙子们铆足了劲,三步一停五步一冲。
神将是游神中颇为醒目的存在,气宇轩昂、仪表堂堂、意气风发的“张世子”“张二世子”“赵世子”等凭借“高颜值”在网络上走红。扛着神将的人迈着特有的步伐,忽左忽右,将塔骨的双臂有技巧地甩动,或灵活或庄重,将巡视村庄的“神明”演绎得栩栩如生。
“哇,好壮观!”“这里过年氛围真浓!”慕名前来的市民、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一路跟随人潮前行。厚福游神队伍长度达到4公里,巡游18个自然村,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
据当地人介绍,长乐厚福游神民俗活动已有400多年历史。“长乐靠海,是知名侨乡,从前当地人以出海捕鱼为生,也有很多人远渡重洋讨生活,游神活动的兴盛,为求保境安民,也为外出谋生的乡民祈求平安。”潭头镇耆老林国杰说。
追溯游神文化源头,要从丰富多元的民间信仰说起。据统计,福建有上千种神明。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林国平研究认为,福建民间信仰发达与历史、自然、社会因素有关,福建人的祖先从中原躲避战乱南渡,带来先进技术和文化信仰,有力推动福建民间信仰发展,加上自然灾害、疫病及战争械斗等社会矛盾,促使民众寻求神明庇佑。
延续至今的民间信俗有何内生动力?福州民俗专家郑子瑞认为,归根结底是人们将美好的品德寄托在神明的身上,神明信仰与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妈祖文化蕴含的是海洋精神,临水夫人陈靖姑文化蕴含的是关爱妇孺的品德,而关老爷则是忠义的象征。
游神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祈福,也是当地非遗文化的集大成者。游神活动中蕴含着竹编技艺、脱胎漆器、十番音乐等非遗元素,且类型越来越丰富。厚福林氏宗祠总理事会负责人介绍,鼓板、舞狮、舞龙等表演是当地游神的传统搭配,今年首次邀请潮汕英歌舞队加入,促成地区之间乡土文化互相交流。
结语
福建林姓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林姓后人。从“九牧林”的诗礼传家,到妈祖文化的普世价值,再到游神活动的民俗传承,福建林姓文化不仅是一种姓氏文化,更是一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所蕴含的忠孝仁爱、诗礼传家、济世为怀等精神内涵,将继续激励着林姓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