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胡静:从“虎妈”到“羊妈”的转变,一部《小孩不笨3》的启示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14: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胡静:从“虎妈”到“羊妈”的转变,一部《小孩不笨3》的启示

由新加坡导演梁志强执导的电影《小孩不笨3》于2024年8月16日全国上映。影片围绕新加坡小升初班级中的两个学生和他们背后的家庭展开,亲子爆笑斗法的同时,又不失对时下教育、亲子关系等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是一部笑泪齐聚的合家欢电影。

在片中,胡静饰演一位从上海到新加坡陪读的“虎妈”文婷。她对儿子要求严格,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还严格控制儿子的游戏时间。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胡静却是一位自称“羊妈”的母亲,她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而非学习成绩。

01

“虎妈”与“羊妈”的教育理念之争

“虎妈”一词源自美国华裔作家蔡美儿的著作《虎妈战歌》,指那些对孩子要求严格、期望值高的母亲。她们相信通过严格的管教和高强度的训练,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在《小孩不笨3》中,胡静饰演的文婷就是一个典型的“虎妈”形象。她为了儿子的学业,不惜放弃自己的事业,远赴新加坡陪读。她严格控制儿子的游戏时间,甚至在儿子房间安装摄像头监督学习,这些行为都体现了“虎妈”的教育特点。

与“虎妈”相反,“羊妈”则更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品德培养。她们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性,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在现实生活中,胡静就是一个典型的“羊妈”。她表示:“我在电影里演的是一个‘虎妈’,但是我平常是一个‘羊妈’,我家儿子都是放养的。”她更关注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单纯追求学习成绩。

02

新加坡教育现状的启示

新加坡的教育改革为“虎妈”和“羊妈”的争论提供了新的视角。近年来,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正在从“分数至上”转向“全人教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报告显示,新加坡中学生的科学、数学与阅读居全球第一。除此之外,新加坡中学生的协作式问题解决能力(Collaborative Problem Solving,简称CPS)全球居冠。2018年,PISA首次以国际化素养作为一个评估项目,调查显示新加坡中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在27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一。

新加坡教育以“全人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多样性人才。新加坡课程分为生活技能类、学习技能类和学科知识类,旨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需求。课程辅助活动(CCAS)作为“全人教育”的重要载体,关注品格与公民教育、素养与个性等方面。

新加坡的教育改革表明,单纯追求分数并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正如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所说:“教育是我们所能给予孩子们最宝贵的礼物。这是对我们的未来最关键的投资和使我们在变化的世界中可以生存和繁荣的最有效战略。”

03

胡静的育儿启示

通过拍摄《小孩不笨3》,胡静对自己的育儿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她表示:“拍完这个电影之后,我不敢说‘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了,每次要说的时候都要忍住,很心虚。”她开始尝试改变自己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比如不再严格控制游戏时间,而是给予更多的信任和自由。她发现,这样的改变反而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不用去叫他睡觉,他按时会下来,而且也不是说一有空余时间就玩电脑,他有时候反而会回他的卧室去看书。”

胡静的经历告诉我们,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父母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也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自由。正如她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每个妈妈都能在电影中找到自己,孩子也能在电影里找到自己。”

04

结语

《小孩不笨3》不仅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它让我们看到了“虎妈”和“羊妈”两种教育理念的碰撞,也让我们思考: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或许,答案就在新加坡的教育改革中,在胡静的育儿经历中,在每一个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成长中。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