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古扎摩:开创“彝画”艺术,让彝族文化跃然纸上
阿古扎摩:开创“彝画”艺术,让彝族文化跃然纸上
凉山“彝画”是凉山彝族艺术家阿古扎摩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它通过绘画的艺术手段,表现蕴含彝族生活、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画种,是彝族画家第一人称艺术心理活动结晶的涌动,是用彝族的母语与观众直接的对话交流。
彝族绘画的历史渊源
彝族绘画起源于何时,今无可稽考,据查,在距今约2 200年前的古滇国时期,彝族就创造了许多灿烂的艺术,如:虎节面具跳神活动、角形酒杯、新石器时代的岩画、滇池青铜艺术、云南昭通东晋太元年间的墓室壁画等,表现方式大多以毕摩宗教绘画为主,多用于经书插画,造型极为原始,古朴抽象提炼,风格异常独特。而其他绘画艺术,如民间岩画、壁画、木牌画、器皿漆画等,多借助服装、建筑、手工艺品为载体而存在于民间。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因素,彝族绘画发展相对缓慢。80年代,第一批本土彝族画家开始涌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彝族绘画——凉山 “彝画” ,才在丰富多彩的彝族民间艺术文化中发扬光大。
凉山“彝画”的开创者:阿古扎摩
凉山 “彝画” 是凉山彝族艺术家阿古扎摩(卢德福)80年代提出。作为凉山第一批本土画家,阿古扎摩经过4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艺术实践,提出了 “彝画” 的新概念。所谓 “彝画” ,是通过绘画的艺术手段,表现蕴含彝族生活、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画种,是彝族画家第一人称艺术心理活动结晶的涌动,是用彝族的母语与观众直接的对话交流。[1]阿古扎摩对 “彝画” 观念的提出,填补了中华民族民间美术中关于彝族绘画的空白,为彝族绘画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阿古扎摩的艺术实践与创作
阿古扎摩在长期的艺术教育和对中国彝族美术的创作与研究实践过程中,先后走遍凉山的山山水水,走访大量彝族民间艺人和彝族群众,收集和积累了丰富的彝族民间文化原始资料,为其艺术创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其 “彝画” 作品以独具特色的漆刻画、沥粉堆金、油画为主,内容涵盖了彝族史诗、宗教、文化、语言、民族风情等,表现技法独特而多样,既吸收了彝族民间艺术精髓,又很好地借鉴了西方现代绘画构成和装饰手法,色彩明快浓烈,充分体现了彝民族的 “三色” 文化观,展现出浓郁的彝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阿古扎摩的 “彝画”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大展,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州级奖项,并被海内外人士广泛收藏。品赏阿古扎摩先生的绘画作品,从中能体会到深邃的彝族文化功底和对彝族文化的深深热爱,朴实而深厚的民族情感,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
“彝画” 蕴含丰富的彝族史诗和民族风情
在阿古扎摩的这幅漆刻彝画作品《支格阿尔》中,以崇高、向上的长方形作为画面外框,用平面手法塑造了一只彝民族精神崇拜的雄鹰居于画面主体部分。在鹰身正中,以线面结合的手法,描绘神龙鹰的儿子支格阿尔射日射月,治理天下的英雄形象,英雄身后的曲线和跳动的块面暗示着大地的动荡不安;在雄鹰的翅膀上,用木刻刻线造型的手法,表现支格阿尔制服神马、力降诸凶、射日射月等治理天下的传说故事片段,背景的空白,借助彝文语言文字描述史诗故事,上下花边,刻、绘彝族民间图腾日、月、云、海图案,整幅作品大气、雄壮,将支格阿尔的英雄传说故事和彝族文化浓缩在画面中,内容与形式达到高度统一,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图1 漆刻画《支格阿尔》
中国彝族绘画在传统的彝族毕摩宗教绘画基础上演变发展。 “观物之表而绘物之里,反其道而行之” 是凉山彝族毕摩独特的绘画技法。【2】这种绘画理论来源于彝族人民最讲究的 “根骨” 意识,体现在彝族人民精神领域的 “骨气” 等。彝族绘画实际上是一种 “道释” 绘画,它的主要功能在于驱魔、镇邪、祈福,体现社会生活的平衡与和谐,展现一个美好的社会生活环境。阿古扎摩的 “彝画” 作品始终以彝族族群的信仰和精神入手,内容丰富,涵盖了彝族民间史诗、毕摩苏尼宗教活动、平民生产劳作、日常生活、传说故事、节庆活动等,从多方面展示了彝族人民生产生活场景及精神文化特质,是了解彝族文化的一道窗口。
如漆刻画作品《支格阿尔》(图1),表现的是彝族史诗《勒俄特依》 “支格阿尔” 的神话传说流传至今,无论是口传民间文学,还是浩如烟海的古彝文典籍的传承, “支格阿尔” 都牵连着中国彝民族的历史渊源,联系着彝民族的古老文化,支格阿尔是远古彝人征服和战胜大自然的典型代表,也是彝族人民顽强精神的体现。
阿古扎摩历经数年,创作了一系列表现彝族民间文化和习俗的彝画作品。除彝族史诗《勒俄特依》的漆刻画系列作品外,还有彝族民间流传广泛的叙事长诗《阿莫尼惹》漆刻组画(图2、3、4);表现彝族宗教文化的《毕摩》《苏尼》,表现民族风情的《织》等漆刻作品;表现彝族民族风情的《火把节传说》沥粉堆金组画,表现彝族幸福生活的《夫妻》油画组画等。
“彝画” 的艺术创新与传承
阿古扎摩的 “彝画” 作品表现手法多样,还体现在其 “沥粉堆金” 系列作品中。《口弦与玛瑙》(图9)作品借鉴传统的建筑彩画工艺和彝族民间金属工艺,结合现代装饰技法,将胶和土粉混合成的膏状物,装在尖端有孔的管子里,按线条、图案挤按描出隆起的花纹,再在上面涂胶后贴以金箔,制作出有立体感、层次丰富、装饰性强的艺术作品。阿古扎摩的 “沥粉堆金” 作品是对民间艺术的有效传承与创新。
毕摩(图5)是彝族民间的神职人员,精通天文地理、历史、军事、医药、医药、语言文学艺术等,是彝族宗教文化的传承者,是沟通天堂与人间的祭师,是彝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享有崇高的地位。苏尼(图6)是彝族民间为病人驱鬼除病的巫师,在民间享有一定的威望。
图5 画作《毕摩》
图6 画作《苏尼》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借助特定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来构造自己的形象和情境,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是艺术创作最难得的元素符号和背景文化。阿古扎摩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丰富多彩的彝族民间文化及艺术进行合理采撷,有机组合,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在他的彝画作品中,融合了彝族服饰、漆器、金属工艺、建筑、毕摩宗教绘画、彝族文字等多种彝族民间文化艺术元素,使 “彝画” 更加 “彝化” ,使作品更富 “彝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