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与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下)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00:2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与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下)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其消费与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备受关注。本文基于调查数据,详细分析了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驱动因素、使用目的、价格区间、购买决策依据,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频率、时长、支付方式等,并针对充电设施和服务体验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一、购买新能源汽车是全方位考量的结果

1.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低碳环保、动力性能强、上牌容易以及出行不限号

如图 4.1所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低碳环保、动力性能强、上牌容易、出行不限号以及驾乘体验好,其中低碳环保和动力性能强被选为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分别占比37.0%和35.0%。此外,上牌容易和出行不限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分别占比30.8%和30.7%,驾乘体验好则占比27.8%。

除此之外,购车补贴政策、免车辆购置税、用车成本低等优惠政策也是消费者考虑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


图 4.1 受访者选购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因素

2.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等,主要用于日常出行和上下班代步

如图 4.2所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目的是方便日常出行、上下班代步和运营需要,其占比分别为 45.5%、41.3% 和 13.0%。


图 4.2 受访者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目的

3.新能源汽车主流购买区间是 10-20万元

如图 4.3所示,62.0%的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时期望的成本范围在10万-20万元之间,这表明大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有一定的接受度。同时,有18.8%的消费者期望购买价格在5万-1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这部分消费者可能更关注车辆的基本功能和性价比。而希望购买价格超过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占比为24.0%,这部分消费者可能更看重车辆的品牌、技术和服务等附加价值。


图 4.3 消费者期望的新能源汽车购车成本

4.新能源汽车购买的主要决策依据包括品牌广告、销量评价、朋友推荐、售后服务和价格等方面

如图 4.4所示,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时,最容易受以下因素影响:品牌广告(34.1%)、销量评价(33.5%)、搜索对比(25.6%)、到店咨询(24.5%)、自媒体推荐(24.2%)。此外,朋友推荐、家庭出行需要和达人测评等因素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图 4.4 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影响因素

二、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频率、时长和支付方式具有一定的普遍特点

1.根据调查数据,充电频率主要集中在4-6次/月

如图 4.5所示,54.8%的受访者每月充电频率主要集中在4-6次,20.9%的受访者充电频率每月在7-9次,18.1%的受访者每月充电频率为1-3次,还有6.2%的受访者每月充电在10次以上。


图 4.5 受访者每月充电频率

2.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主要集中在午后。在充电时长上,大部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主要在4小时以内。

如图 4.6所示,近五成受访者充电时间段集中在 12点 -18点,17.67%的受访者充电时间在 18点 -21点,10.57%的受访者充电时间在 9点 -12点。大部分受访者的充电时间相对较为固定,且集中在中午过后的时段。


图 4.6 受访者的充电时段

如图 4.7所示,超八成受访者的充电时长在 4小时内,其中 42.2%的受访者充电时长在 2小时以内,33.67%的在 2-4小时,13.0%的在 1小时以内,9.5%的充电时长在 4-6小时。


图 4.7 受访者的充电时长

3.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支付方式多以微信和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为主

如图 4.8所示,38.8%的受访者选择通过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电子支付渠道进行充电付款,这些常见的电子支付手段为新能源汽车用户提供了便利,满足了他们对于便捷、快速的支付需求。另外,36.9%的受访者则倾向于使用微信、支付宝等扫码后的小程序进行支付充电费用,这种方式同样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用户(18.4%)更倾向于使用相关的充电软件进行支付,这种方式可能需要用户下载和安装特定的应用程序,但也可能因为软件的功能更加丰富和个性化,吸引了一部分用户的喜欢。此外,还有5.9%的用户选择通过购买相关充电桩品牌的储值卡或充值消费,这种方式可以让用户获得一定的优惠或者积分,从而提高用户的支付体验。


图 4.8 受访者的充电费用支付方式

4.充电等待期间,新能源汽车用户的主要活动包括玩手机、使用车载影音娱乐功能和研究车辆驾乘功能

如图 4.9所示,38.1%的受访者在等待充电时选择用手机刷短视频、刷剧、听音乐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用户放松身心,缓解疲劳。另外,34.7%的受访者则更倾向于使用车载影音娱乐功能,例如观看电影、听音乐等。这些娱乐功能可以让用户更加享受驾驶过程,提高驾驶的舒适度和乐趣。一些用户也会利用充电等待的时间来研究车辆的驾乘功能技巧,例如了解车辆的安全配置、驾驶辅助系统、导航系统等功能,从而更好地掌握车辆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此外,还有26.9%的受访者选择与其他车主交流用车充电体验,这可以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经验,提高自己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同时,21.3%的受访者则选择进行锻炼跑步,这可以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和活力。除此以外,少部分受访者选择在车内睡觉、回家休息或购物逛街等。


图 4.9受访者等待充电时的状态

三、充电设施有待完善,服务体验还有待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施和服务体验是影响用户满意度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1.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没有进行预充值,大部分受访者普遍希望统一收费标准。

如图 4.10所示,73.3%的受访者没有对充电软件预充值,26.7%的办理了预充值。


图 4.10 受访者预充值比例

如图 4.11所示,83.2%的受访者希望各运营商统一收费标准,12.5%的受访者则对此持相反态度。


图 4.11 受访者对各运营商统一收费标准的看法

2.站点少、不好找、桩不足是充电的主要痛点

如图 4.12所示,在使用公共充电桩时,受访者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提供的服务站点太少,占比35.8%。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地区的充电设施建设滞后,导致用户难以找到合适的充电桩进行充电。因此,需要加大充电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站点的数量和分布密度。

其次,站点位置不好找,占比32.7%。一些充电桩的位置不够明显或者标识不够清晰,导致用户难以找到它们。此外,一些充电桩的维护和管理不到位,例如设备故障、网络连接问题等,也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需要加强充电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提高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优化充电设施的标识和导航系统,方便用户快速找到和使用充电桩。

另外,站点充电桩数量少,不够用,占比30.7%。一些地区的充电桩数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导致用户在高峰时段难以找到可用的充电桩。这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焦虑,也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效果和推广速度。因此,需要加大充电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充电桩的数量和分布密度。同时,还需要建立合理的充电价格体系和计费方式,鼓励用户合理使用充电设施,避免浪费资源和影响其他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停车费用高、充电桩损坏数量多不能使用、停车位或停车空间狭小、充电车位被不充电的车辆或燃油车占用、充电操作过程复杂不方便、连接后充不上电等问题也是用户在使用公共充电桩时经常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图 4.12 受访者充电时遇到的主要问题

3.近六成受访者经常遇到充电桩损坏或故障的情况

如图 4.13所示,31.4%的受访者认为充电桩损坏或故障的情况非常多,27.7%的受访者认为此类情况相对较多,仅6.1%认为基本没有故障。这表明在充电桩的后期维护和保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充电桩运营商加强运营维护工作。


图 4.13 受访者遇到充电桩损坏或故障的情况

4.充电桩 App/小程序使用体验还不足

如图 4.14所示,我们发现受访者在使用充电桩软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包括信息更新不及时(占比32.4%),信息系统存在缺陷,导致使用状态不准确(占比27.3%)。此外,导航系统不够完善(占比27.1%),操作系统不够顺畅(占比24.5%),以及无法实现预约充电功能(占比22.3%)等问题也受到了用户的反馈。


图 4.14 受访者使用充电桩 App/小程序时遇到的问题

四、相关建议

(一)充电设施的合理评估和科学布局是推动电动汽车普及和发展的关键

根据调查结果,充电桩站点少、不好找、数量少是新能源汽车充电的主要痛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来科学布局充电桩建设:

首先,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充电桩建设规划。这包括充分了解本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区域分布情况,摸清现有的充电桩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并合理评估充电桩使用需求。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可以科学布局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针对人口密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较大的社区、办公楼宇、医院、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地区,以满足居民的充电需求,消除消费者跨区域驾车的限制。

其次,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解决老旧小区充电桩安装难的问题。可以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来增加私人充电桩的数量,或者在小区道路旁边等地增设公用充电桩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缓解桩少、充电难的情况,方便居民近距离充电。

第三,可以充分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分析公共充电桩的利用率情况。对于充电需求强、使用率高的地区,应加强充电桩区域的合理布局。而对于公共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的地区,则应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确保区域分布相对均衡。

最后,需要加强对公共充电桩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这包括定期检查充电桩的运行状态,及时修复故障和损坏的充电桩,确保其正常使用。同时,还应加强对充电桩使用规则的宣传和教育,引导用户正确使用充电桩,避免不当操作导致的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科学布局充电桩建设、加强协作、运用技术手段和加强管理维护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充电桩站点少、不好找、数量少的问题,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二)完善电价调控机制,提高结算准确性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消费者对充电价格的满意度相对较低,同时充电结算准确性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消费者普遍认可阶梯型定价机制,并希望充电桩运营商能够统一价格标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建议从完善电价调控机制等方面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首先,充电桩运营商可以根据市政公用设施、写字楼、小区、购物中心等不同场景的特点,探索和调整不同的商业模式。他们应该实时监测充电车辆数、充电时间、充电时长、充电频率以及充电桩利用率等数据,并制定明确的充电费用标准,以告知消费者具体收费标准,避免结算错误等问题的发生,提高结算准确性。其次,针对用电高峰期和低谷期,可以实行峰谷差异电价,以更好地统筹用电资源。

(三)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充电效率和续航能力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消费者对充电效率非常关注,希望能够缩短充电时间,缓解充电焦虑。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这一需求,我们建议从关键技术攻关方面提升充电效率和续航能力。首先,新能源汽车厂商和相关技术提供商应加强技术攻关,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突破高压快充等关键技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快充功能。其次,充电运营商应加强与技术服务商的合作,在新建充电桩设施时统筹考虑加大快充桩布局,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充电效率。最后,我们鼓励新能源动力电池厂商加强电池技术研发,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增加续航里程,以缓解“里程焦虑”。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充电效率和续航能力的需求。

(四)加强日常运维服务,提升充电便利性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消费者在充电时经常遇到充电桩损坏或故障的情况,同时充电设施维护不到位、解决故障不及时以及品牌服务响应能力不足等问题也比较普遍。很多充电桩存在“有桩无电”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日常维护,提升充电便利性。首先,充电桩运营商可以通过互联网地图服务平台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公共停车场、加油站、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的设置状态以及实时使用情况,为公众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查询服务,方便用户实时了解周边的充电桩设施情况,避免耽误时间,影响行程安排。其次,对于充电桩损坏的情况,应及时安排相关人员进行修理,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充电基础设施设备技术完好、安全可用。最后,进一步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及其设置场所的日常安全检查和管理,切实减少故障发生,提升充电便利性。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充电设施的需求,提高充电便利性和安全性。

(五)解决桩源被占问题,减少充电资源浪费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充电桩车位被燃油车占用的情况仍然存在,同时还有一些新能源车充满电后未及时离开或停靠于充电桩但不使用的情况,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其他新能源汽车无法充电,浪费充电资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减少充电资源浪费。首先,在停车场地设置醒目的充电位标识,这既有助于新能源车车主找到可充电车位,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不知情的燃油车车主“误停占位”。其次,借助智能化技术或相关设施,如智能地锁、闸机等,在充电站入口处识别车辆是否为新能源车,并对充完电不及时离开的车辆收取超时占用费用等措施,可以避免乱停乱占,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管理充电桩车位的使用情况,减少充电资源的浪费。

(六)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新能源汽车充电存在收费标准不明确、结算不准确以及安装私人充电桩不顺利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行业监管力度,保护消费者权益。首先,充电桩运营公司应将充电价格、收费标准、充电枪头技术标准、充电操作规程等信息明示给消费者,增强信息透明度和消费者信任度。其次,对于用户使用充电桩遇到的费用支付问题,如没有充电却扣费、重复扣费等,可以通过行业监管及充电桩运营公司、充电停车场内部管理等手段加以解决。第三,对于安装私人充电桩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大协调力度,对满足安装条件和安全条件的都应当支持安装充电桩。最后,若遇到物业不配合或其他业主阻挠等问题,应及时沟通解决。如果消费者遇到充电桩使用消费问题,可以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维护自身权益。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的质量和便利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