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enesis & 中山医院联手破解猪肾移植难题
eGenesis & 中山医院联手破解猪肾移植难题
近日,生物技术公司eGenesis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基因编辑猪肾移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解决全球器官短缺问题带来新希望。
eGenesis完成1.91亿美元融资,推进猪肾移植临床试验
2024年9月4日,eGenesis宣布完成1.91亿美元的D轮融资。获得资金将用于推进该公司的核心在研产品EGEN-2784进入首个人体肾脏移植临床试验,同时也将用于推进其他管线项目并扩大生产规模。
中山医院在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
我国开始异种器官移植的探索起步较晚。但近十余年里,我国异种移植的进步也是“突飞猛进”。
2011 年,王维教授团队向22例糖尿病患者体内移植了猪的胰岛,使半数以上患者改善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2020年,窦科峰院士团队首次完成13基因修饰猪-猴肝、心、肾同期移植,受体猴存活1天,这也是国内最早报道的对实体器官异种移植的探索。
2021年,王毅教授团队完成多基因修饰猪肾-猴移植,受体猴存活超过一个月。
2023年,孙圣坤教授团队完成6基因修饰猪肾-猴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良好,受体猴存活了1周。
2024年3月14日,窦科峰院士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异种器官移植模型向脑死亡患者的“亚临床模型”的跨越,相继完成了多基因编辑猪-脑死亡受者的肝、肾移植,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试验结果,开启了国内异种器官移植的新篇章。
2024年5月17日,孙倍成教授团队和魏红江教授团队合作,成功将10基因编辑供体猪的肝脏移植到了一位71岁右叶巨大肝癌的男性病人身上,是世界首例活体人的异种肝移植手术,也是全球第五例活体人的异种器官移植手术。
基因编辑技术突破:69处精准改造
eGenesis公司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猪肾进行了69处基因编辑,具体包括:
- 敲除三个参与糖抗原合成、与超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的基因
- 插入七个与调节排斥反应的信号通路相关的人类转基因,涉及炎症、先天免疫、凝血和补体
- 使猪体内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失活
这些改造显著提高了猪肾与人体的兼容性,降低了免疫排斥风险。
解决器官短缺:从梦想照进现实
全球器官短缺问题日益严峻:
- 美国有超过10万人等待器官移植,平均每天有17人在等待过程中死亡
- 中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需要器官移植,但仅有不到2万人能获得移植机会
异种器官移植被视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途径。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数据,2023年全球末期肾病治疗市场规模约为1112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2616.4亿美元。异种移植技术的突破有望为这一庞大市场带来革命性变化。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异种器官移植仍面临诸多挑战:
- 免疫排斥反应仍是主要障碍
- 动物器官病毒传播风险需要严密监控
- 长期健康影响和移植器官功能维持状况尚待研究
- 伦理和立法问题亟待解决
eGenesis首席执行官迈克·柯蒂斯预计,公司将在2025年下半年正式向FDA申请人体临床试验许可。而在中国,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规划》已将“异种移植关键技术及应用”列为重点支持领域。
结语:国际合作是关键
异种器官移植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医学挑战,需要全球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eGenesis和中山医院的突破性成果展示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试验的深入开展,异种器官移植有望为成千上万等待移植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