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感冒频发,这些原因和应对方法要知道
冬季感冒频发,这些原因和应对方法要知道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骤降,感冒成为了这个季节的常客。从儿童到老人,从年轻人到中年人,都可能在这个季节里"中招"。感冒虽然很常见,但中招后却会给身体带来诸多不适,扰乱我们的生活节奏。因此,了解感冒、掌握应对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感冒
感冒,也称为普通感冒或伤风,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感冒的常见病原体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常在季节交替和冬、春季节发病,起病较急,早期症状主要以鼻部卡他症状为主,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初期也可有咽部不适或咽干,咽痒或烧灼感。2~3天后变为稠涕,可有咽痛或声嘶,有时由于咽鼓管炎可出现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咳嗽、少量咳痰等症状。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严重者除发热外,可感乏力不适、畏寒、四肢酸痛和头痛及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传统医学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体虚感冒、时行感冒等。
导致感冒的原因
病毒感染
感冒主要由多种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这些病毒通过直接接触病原体的飞沫、物体或食物传播。例如,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气候因素
气温骤降是导致感冒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人体抵御病毒入侵的能力随着气温下降时,容易感冒。此外,寒冷、潮湿和干燥的环境也与季节性感冒爆发有关。
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当、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都可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增加感冒的风险。例如,嗜咸食会减少唾液分泌,降低口腔内溶菌酶的含量,为病毒提供生存条件。
环境因素
拥挤的环境、环境污染、室内通风不良等都可能增加感冒的风险。此外,家庭成员有过敏史也可能增加儿童患普通感冒的风险。
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受损,如局部免疫球蛋白产量减少和抗原呈递细胞数量减少,可能导致反复发作的感冒。
心理社会因素
压力水平和社会环境调节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会影响感冒的发生率。
感冒(伤风)中医病机分析
在中医理论中,感冒通常被称为“伤风”,是由于外感风邪或疫毒侵袭人体,导致肺卫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疾病。伤风的病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外邪侵袭
中医认为,伤风多发于气候多变、寒热不调或生活起居失慎等因素导致肺气虚弱,卫外失固,风邪乘虚入侵人体而致病。风邪作为一种外邪,具有善行数变的特点,能够迅速影响人体的健康状态。
肺气虚弱
肺主卫外,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当肺气虚弱时,其防御功能减弱,容易被外邪侵袭,导致疾病的发生。
卫外不固
卫气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当卫气不足时,不能有效地抵御外邪的侵袭,使得外邪得以乘虚而入。
正气虚弱
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即人体的正气(即人体的健康状态)是抵御外邪的重要因素。当正气虚弱时,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邪的影响。
如何应对感冒
清淡饮食
感冒期间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油腻、辛辣和生冷的食物。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身体恢复的食物,如菠菜、西蓝花、银耳、雪梨等。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缓解症状,如多喝热水、洋参茶等。
充分休息
感冒期间应尽量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深度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避免过度运动或熬夜,以免加重病情。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空气过于干燥。
家庭疗法
用淡盐水漱口可以清除口腔病菌,缓解喉咙痛;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缓解鼻塞。按摩迎香穴和擦鼻翼等方法可以增强肺气,提高身体的正气,从而预防感冒。
避免盲目用药
感冒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同时,不建议随意使用抗生素。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