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语文老师眼里的AI写作:能提供框架参考 但不一定能得高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语文老师眼里的AI写作:能提供框架参考 但不一定能得高分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4A0276I00

随着科技的发展,AI已渗透到教育领域,包括写作辅助工具。内江市各中小学的语文老师对AI写作持保留态度,认为其有助于提高写作技巧,但过度依赖可能削弱孩子的创新和思考能力。

“第一批用DeepSeek写作文的孩子出现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AI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近日,有网友反映孩子把作文题目和需求发给AI,生成作文后,直接照着抄,引发网络热议。对此,有人认为工具就是拿来用的,多思考、多比较,融会贯通就行;也有人担心过度依赖AI会削弱孩子的创新和思考能力。

2月13日,寒假之后,内江市各中小学全面开学。记者分别采访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龄段的语文老师,听他们聊聊AI写作文那些事。

小学语文老师:AI工具可帮助学生入门 但写好作文还是需要真情实感

赖娟是内江市东兴区实验小学校五年级语文教师,这个寒假,她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之一是结合假期所见所闻写一篇作文。开学收齐学生作业后,她发现,同学们大多写的是新年出游故事,没有看到AI协助的痕迹。

“因为是小学生,大部分家长对手机、电脑、平板之类的电子产品管控比较严,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写作业情况并不多,以前只有个别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出现雷同,疑似参考了网络文章。”赖娟猜测,随着AI工具的流行,以后这样的情况会增多。

站在辩证的角度来看待,赖娟认为对于写作困难的学生来说,AI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技巧,比如学习作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但另一方面,她也担心学生过度依赖工具,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缺乏原创思维。

小学生作文题目常常让学生写自己的家人或者感动的事,“我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都不敢给学生举例,就害怕他们写出来的千篇一律。”赖娟提到,写好这一类的作文,可以借助AI生成作文的大纲,优化语言表达,但是内容还是需要学生选择自己的亲身经历,融入个人的真实情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独立的思考能力。

初中语文老师:AI作文不会得高分 老师一眼就能判断故事真假

熊国才是内江市第一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长,从教已有26年。他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缺少课外书籍,如果有同学写了一篇好文章,自己就会立马拿过来反复阅读,将好的句子抄下来。

如今,看到学生们不仅有各种参考书籍,还有AI这样的辅助工具,在感叹时代发展的同时,他也有自己的担忧。“这一两年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借助网络工具写作文。”熊国才举例说道,上学期学校举办了一个征文比赛,一位同学写的作文站位太高,明显超出了个人认知。


内江一中初中学生正在上语文课(受访者供图)

熊国才和教研组其他同事讨论过AI辅助写作文这个话题,大家一致认为,对于初中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经常性使用AI工具,容易产生依赖,不愿意去思考。

站在初中老师的角度,他认为AI写出来的作文不会得高分,尽管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优势,逻辑性强,但是初中作文更多的是感情,学生如果照抄故事情节,老师一眼就能判断真假。

尽管知道有部分学生在用AI,但是熊国才不会刻意在班上引导大家如何正确使用,担心不会用的学生去尝试。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观察生活,自然表达,写出有感情有思想的作文。

高中语文老师:人工智能缺乏深度解读 布置的作业AI帮不上忙

内江市第六中学高三语文教师陈梦完全不担心学生去使用AI工具写作文。“高考作文60分的总分,AI写出来的作文可能只能达到45分左右,但是我对班级学生的要求是要达到50分的平均分,所以AI帮不到他们。”

陈梦认为,AI 确实给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率,在面对一些不熟知的话题或者领域时,AI也可以给出一些概念的普及和框架的参考,但是要将作文中话题讲深讲透,写出个性化的解读,AI还远远不够。


内江六中高三学生正在进行写作训练(受访者供图)

“高中语文作文分数高低体现在深度上,人工智能生成的作文看起来面面俱到,但是缺乏实质性的内涵或者辩证地理解。”陈梦进一步说,哪怕是在写作中需要的一些人物素材,AI提供的内容也不一定能精准地对标写作要求或者给分的标准。

她还表示,自己常常布置的作业,就算学生把AI搜个遍也未必能达到她的要求。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然后整合,加以思考和分析,写出自己独到的理解。

由此可见,受访者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老师,都对AI写作持保留态度,虽然AI在框架搭建、逻辑构成、语言表达等方面占据优势,但老师们更希望学生结合亲身经历或者思考,写出有思想有情感的佳作。

本文原文来自封面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