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5种方法判断脾胃状况及调理方案
中医养生:5种方法判断脾胃状况及调理方案
在追求健康和长寿的道路上,中医养生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方法。其中,养护脾胃被认为是关键的第一步。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如何判断自己的脾胃状况,并提供穴位按摩和中成药调理等实用建议。
为什么说长寿的第一步是养好脾呢?
因为脾是气血化生之源,是后天之本。气血对于身体的重要性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想要活,必须是要有血的,那脾胃能够将我们吃进去的东西经过自己的“操作”就产生了气血,在输步到其他的脏腑,供我们使用,如果脾胃的功能好,食物当中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能够充分被吸收利用,但是脾胃出现问题,气血生产不足,消化也有了问题,身体就会变得虚弱。
所以想要身体健康长寿,那第一步就是养好我们的脾,夏天是一年湿气最盛的季节,脾胃最怕湿气,所以此时养护脾胃尤为重要。
5个方法,判断自己的脾胃好坏
1、观脸色
一般而言,脾胃健康之人,其唇色红润,湿度适中,光滑且有光泽。相反,脾胃不佳者,唇色偏白,干燥易脱皮或出现裂口。部分人睡眠中流口水,亦是脾虚之征象。
再者,脾胃虚弱者可能伴有耳鸣、听力减退、鼻腔干燥、流清涕、眼疲劳及视力模糊等症状。面色萎黄无华,亦常提示脾虚之存在。
2、观食欲
脾胃虚弱之人,常食欲不振,饭后感腹胀不适,或饭后即有便意。而胃强脾弱者则食欲旺盛,但消化吸收功能异常。
若突然偏好重口味食物,亦可能是脾胃虚弱之表现。
3、观体型
脾胃功能不佳者,体型往往趋于两极,要么日渐肥胖,要么日渐消瘦。
部分人因脾气虚弱,津液代谢失常,痰湿在体内积聚无法排出,形成“喝凉水都长肉”之现象,或肢体肥胖而无力,肌肉松软。
相反,另一部分人则无论如何进食都难以增重,吸收功能存在问题,食物似乎“穿肠而过”,常伴腹泻。
4、观湿气
脾胃虚弱导致水液运化代谢失常,易生内湿。而湿邪困脾又使脾气不好,加重了水湿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脾虚者多伴有痰湿之症,可表现为:
身体沉重、困倦、无精打采、易疲劳;
大便形态异常,或溏稀或便秘;
嗓子不清爽,总感觉有痰,鼻炎、咽炎反复发作;
面部出现斑点、痘痘(尤其是脓包型),黑眼圈及眼袋明显;
易浮肿、腰酸背痛、肩膀及关节疼痛。
5、观舌象
脾虚者舌体胖大且有齿痕,舌苔厚腻湿润。齿痕是由舌头与牙齿挤压形成,舌体胖大时才会出现此现象。
健脾,最好按揉2穴位
1、足三里
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每日按揉50~100下,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2、肚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
或者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搓动,搓至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人可以试试,每日2~5次。
4个中成药,推荐给不同症状的补脾
今天给大家分享4个中成药,可以补脾、健脾、温脾。希望对你有用,可以对照情况参考一下!
1、补脾——补中益气丸
如果你平时总是大便不成型,便溏,或者稍微吃一点油腻的东西就不消化,大便次数也变多,感觉没有劲,非常的累,胃肠功能紊乱,舌的颜色比较淡舌苔也比较白等,这其实也就反应出了脾气虚,这个时候补脾会有很不错的效果,所以参考这个药补中益气,加以升阳!
2、健脾——人参健脾丸
如果你平时经常肚子胀,经常打嗝,消化能力又比较差,甚至头晕乏力,气短说话有气无力,舌苔多白,舌头胖大,那这样的情况可以参考人参健脾丸,能够健脾益气。
3、暖脾——附子理中丸
我们知道脾胃喜欢暖和的地方,如果一个人脾胃虚寒,往往就会拉肚子频繁,手脚冰凉,也不能吃凉东西,一吃就胃痛,而且立马就想要上厕所,同时还会反酸水,那只有温脾,补足脾阳,可以参考。
但是肾阳是能生脾阳的,所以如果脾阳太久,肾阳也会虚,以至于很多朋友会尿频,尿急,甚至腰膝冷痛,这个时候可以搭配桂附地黄丸帮助温补肾阳
4、运脾——参苓白术丸
如果平时出现身上跟裹了毛巾一样,困重乏力,大便稀溏粘马桶,头发和脸上容易出油,比较容易发胖,腰粗腿粗,舌边有齿痕,这个时候需要健脾化湿燥痰,可以参考搭配二陈丸。
温馨提醒:具体用药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