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馆映古城:正定博物馆里的千年文脉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15:3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馆映古城:正定博物馆里的千年文脉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参观过隆兴寺的游客,往往会被这个全国现存北宋建筑数量最多的古建筑群所震撼,而在隆兴寺正门东侧,一座白色的现代建筑与其交相辉映,这就是展示了正定7000多年人文史、2700多年建制史、1600多年建城史的精神地标——

正定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20年,它作为正定古城风貌恢复提升24项工程之一,正式向社会开放,博物馆展览类型丰富,建筑虽新,但馆内的展览和文物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馆内既有正定县史展,也有考古成果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名人展,以及馆藏陶瓷、石刻、造像等专题艺术展和临时展览等9个展厅。

进入博物馆一层,左侧就是《古今正定 光辉足迹》正定县史陈列。走进一座城,我最感兴趣的是通史,几千年的历史变迁,被凝聚在一个展览中,让人得以窥见古城的文化密码。


正定北依恒山,南跨滹水,西抵太行,东接瀛海,早在新石器时代,正定就有先祖居住,历代为军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自晋代到清末,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在馆内展示的一块五代残碑上,镌刻的“安乐垒”字样清晰可见,揭开了正定城前身的秘密。352年,前燕大将慕容恪率大军攻打冉闵,在滹沱河北岸建军事堡垒,取名“安乐垒”,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将常山郡治所迁至“安乐垒”,此后,这里成为常山郡的政治、经济中心。

一份仿制的唐代书法《祭侄文稿》,展示了隋唐五代时期正定的影响力。这一时期,正定的政治、军事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河朔雄镇、军政要隘。唐天宝十四年(755年),颜杲卿升任常山(治今正定县)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应时任平原郡太守的堂弟颜真卿之约,联合河北17郡太守起兵抗乱,率子颜季明与敌激战,直到矢尽粮绝。唐天宝十五年(756年),史思明攻破常山,颜杲卿被俘,宁死不降,当面痛骂安禄山,遭钩舌肢解壮烈殉国。公元758年,颜真卿几经辗转寻找亲人遗体,最终只找到了哥哥的一只脚和侄儿的头骨,悲愤之下,他写下了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沉痛悼念在常山镇守壮烈殉国、为国尽忠的亲人。


宋金元时期,正定地位更加重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繁荣,这里成为元曲的创生地之一,元曲四大家中的白朴曾在正定生活多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游历到访正定,看到满眼繁华的景象,在游记中留下了“一座贵城”的美誉。

明清时期,正定成为畿辅重地,文风昌盛,乾隆先后7次驾临正定,或拜佛或阅兵或视察河堤。当时的正定城内还有一位收藏大家梁清标,他的收藏被徐世昌称赞为“搜藏金石文字书画鼎彝之属甲海内”,阎立本的《步辇图》、顾恺之的《洛神赋》、李白的《上阳台》等重要书画名作都曾是他的藏品。

因为历史悠久,正定古城内遍布古建筑,从隋代开始,九朝不断代,形成了国内非常罕见的珍贵古建筑群,以“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著称。在县史展中,可以看到20世纪30年代,以梁思成为代表的古建筑专家,多次到正定勘查与研究的珍贵图片,正是这些心怀家国的古建筑专家,让被历史尘埃掩盖的正定辉煌过往得以重现天日。


让这座古城再次展现于世人面前的,还有县内或传世或出土的石刻、瓷器、造像,它们以《圃园石记》《瓷韵华章》《境生像外》等3个专题展览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示历史和艺术。正定自古是冀中南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利,商业活动繁盛,瓷器展厅展出的镇馆之宝定窑白釉剔花荷莲鹿雁纹瓷罐,为研究正定乃至华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手工业发展状况提供了实物资料;石刻展览图板上的龙藏寺碑被誉为“隋碑第一”、风动碑真实反映了唐代藩镇割据的乱象;造像展中不同时代精美的石刻、金属造像,全面反映了正定城内佛教传播发展的历史。此外,《遗址拾零》《难忘乡愁》等2个展览,分别从地下考古、民俗工艺的角度出发,展示了昔日正定的辉煌和生活的变迁。

正定地处燕赵腹地,自古多豪杰之士,名人大家辈出,据考证,正定有95人考中进士,有据可查的历史名人有148位,在名人展中,可以看到开发岭南第一功臣的南越王赵佗、常胜将军赵云、“补土派”创始人名医李杲、“北洋三杰”之一的民国总理王士珍。了解完名人事迹,愈发感到这座古城历史厚重、人文荟萃,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走出博物馆,收获颇丰的我一抬头,刚好看到了飞舞的鸽群。此时的它们就像历史的使者,结伴从千年前建造的隆兴寺一侧起飞,盘旋数周后,降落在博物馆地面。

这一刻,我感觉正定的过往正在从历史的深处苏醒,向我缓缓走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