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哪些保健食品一起吃效果更好?如何正确保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30: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哪些保健食品一起吃效果更好?如何正确保存?

现代人生活忙碌、经常外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不少人都会定期摄取保健品的习惯,为自己补充营养、增强体力,并选择使用保健食品来补充营养和维持健康。但你是否会买了一堆却忘记什么时候该服用?或者一口气集中在同一时间吃?小心此举可能浪费钱还没办法充分发挥效用!本篇文章带您一同来厘清保健食品正确的食用与保存方式,让吃下肚的保健食品可发挥1+1>2的功效,健康更加分!

保健食品食用时机点如何定义?

保健食品不是「吃就有用」,要记得补对种类、吃对时间才真的能有效吸收到体内,保健食品每款都有他的特性、常含多種成分加上每個人身体状况也不同,因此建议服用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了解何種時段食用适当的保健食品前,先搞懂食用时机点的定义吧:

  • 空腹吃:饭前至少1小时以上或饭后至少2小时以上
  • 饭前吃:饭前30分钟
  • 随餐吃:跟著餐一起吃(吃完保健食品立刻吃饭)
  • 饭后吃:饭后1小时以内
  • 睡前吃:睡前30分钟以内吃完就去睡

保健食品什么时候吃最好?

依据保健食品的不同,适合服用的时间也不同,挑对正确时间,吸收更有效率:

  1. 空腹吃:滴鸡精、膳食纤维、铁、胶原蛋白、甲壳素、马卡、益生菌等
  2. 饭后吃或随餐吃:
  • 水溶性营养(如B群、叶酸、维生素C),B群建议早餐后食用,可增强体力、精神旺盛。此外,一般B群在体内4小时就会被代谢,因此建议分次补充(例如一天补充两次)效果更好。
  • 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鱼油、叶黄素、Q10,前述皆为脂溶性的营养素,需要结合食物中的脂肪才容易被人體吸收,因此最好在饭后补充,或是搭配含油脂食物一起服用效果较佳。
  • 酵素、红麴
  1. 睡前吃:色胺酸、GABA、芝麻素、镁、钙等

哪些保健食品一起吃效果更好?

保健食品属于「食品」,也就是自然界食物中的萃取营养素,并非药品。因此在使用上就如同一般生活三餐饮食,食物里面也会包含各式各样的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其实大部分都可以一起食用。即使某些品项一起服用会影响吸收率,那也是「稍微影响吸收率」,不太会有严重副作用或毒性产生。甚至部分营养素一起食用还会帮助增加吸收率:

1. 鱼油+叶黄素

两者皆属于脂溶性营养素,鱼油有助吸收叶黄素,皆可维护晶亮健康。

2. 胶原蛋白+维生素C

胶原蛋白为人體本身就可自行合成之物质,并以不同形式存在於皮肤、骨骼、软骨、韧带、肌腱、血管壁和结缔组织等部位,胶原蛋白是养颜美容的好帮手,而维生素C可促进胶原蛋白生成,也具有抗氧化能力。

3. 铁+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4. 铁+维生素B群

铁有助于正常红血球的形成且为构成血红素与肌红素的重要成分,而维生素B群裡,B6、B12及叶酸也与红血球的形成有关。

5. 钙+镁

是放松的好伙伴,两者都能帮助肌肉正常收缩、放松,与神经正常功能,推荐一起吃且在睡前补充,有助于放松及舒缓情绪。

6. 锌+维生素C

具抗氧化作用,且两者也有助于皮肤组织蛋白合成,让美丽更加分。

7. 锌+维生素A

有助于伤口癒合,增进皮肤与黏膜健康。

8. 儿茶素+维生素C

维生素C可增加儿茶素吸收,促进新陈代谢,维持健康好体态。

保健食品与药品到底怎么吃才安心?

从原型食物萃取浓缩至具有效剂量后,再制成錠剂、胶囊、粉剂或饮品者,称为「保健食品」,保健食品其实就是一般食品的延伸,由天然食物或经加工、精製、配方调製組合而成,能补给人们所需要的营养、帮助调整体质,但不可标榜有治疗疾病之功效;「药品」则是指一切用作诊断、治疗、预防疾病或减轻痛楚的药物或化学物质。在食用保健食品时,要特别注意避免保健食品与药品交互作用,进而降低影响疗效或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机会。

肠道系统没有区别药品和保健食品的能力,只会一并吸收;当保健食品与药品同时进入肠道后,则可能产生交互作用降低药效,或是加乘作用导致不明风险:

  • 红麴与降血脂药物(statin):两者具有相同的功能,若已有在服用降血脂药物,再服用红麴就有可能导致药物过量。
  • 鱼油与抗凝血药物(warfarin):鱼油具活血功能,与抗凝血药物一起服用会增加出血风险。
  • 钙片与抗生素:钙片会影响抗生素(Doxycycline、Levofloxacin)的吸收。
  • 益生菌与抗生素:益生菌与抗生素一起服用的话,可能导致益生菌在抵达达肠道前就阵亡了。
  • 葡萄糖胺/Q10与抗凝血药物(warfarin):有服用抗凝血药物者,应避免同时服用葡萄糖胺和Q10,以免增強藥效引發出血。
  • 蔓越莓与抗凝血药物:蔓越莓中的水楊酸成分也會与抗凝血药物产生交互作用,影响药效。
  • 维生素K/维生素E与抗凝血药物:都是会干擾抗凝血剂的效果。
  • 人参/牛樟芝/灵芝与自体免疫疾病药物:须避免与具有活化免疫系统功能的保健食品併用,以免导致藥物治療效果下降而導致病情惡化。
  • 高血压/肾脏病与鸡精/蜆精:高血压/肾脏病患者应避免食用高钠保健食品,如:鸡精或蜆精,以免加重病情。
  • 维生素A与口服A酸:与治疗皮肤的口服A酸产生交互作用,恐增加维生素A中毒的机率。
  • 维生素B6与帕金森氏用藥(levodopa):两者並用会降低药效。
  • 维生素C与铝制酸剂:使血中铝浓度上升,增加铝中毒风险。

一般会建议在药物和保健食品之间服用时间需间隔2小时(若难以达成至少也需间隔1小时),且保健食品不能取代药品,保健食品只能帮助你维持身体的品质並不是解除病痛,如果身体真的不舒服,第一還是要先至医院請专业的医生诊断。另外,前往医疗院所看诊时,建议主动询问医师,除了所开立的处方药物,是否适合添加额外的保健食品,若已有在服用保健食品,也须主动告知医师,才能避免保健食品和药品之间产生的交互作用。要有健康的身體仍須均衡飲食、作息正常,並搭配適度運動、睡眠與休息,身體自然健康病痛遠離。

保健食品到底要怎么保存?

保健品所费不貲,最害怕花大钱却因保存方式不当让产品变质,自己卻渾然不知。台湾气候潮湿闷热,容易使保健食品受潮或变质。因此,保健食品的正确保存观念很重要,有了基本知识,才不会误食已经受潮、变质的保健食品,造成明明有每天按时补充,却没补充到真正的营养:

  • 置于阴凉干燥处:除非是有特别标示须冷藏保存,或是液态状且已开封的保健食品,才需要放入冰箱避免细菌滋生变质。很多人会把「放冰箱」和「延长食品保存期限」画上等号,其实保健食品放在冰箱,食用时反覆拿取,反而会让温差导致保健品受潮而加速变质。
  • 开封后留下瓶盖垫片,丢弃填充物:瓶盖上面的垫片是用來維持瓶罐密封性很重要的包材,綿花、塑膠紙、乾燥包等填充物,容易吸附水氣增加罐內濕氣,導致變質。
  • 保存期限:包裝標示上的保存期限指的是「未開封」的狀態下,開封後建議3個月內食用完畢,最多不超過半年,因為保健食品一旦開封,由於頻繁接觸外界環境,其有效成分會隨著時間和儲存方式的變化而逐漸降解,失去功效,大幅縮短保存期限。很多人買了保健食品後很常忘記吃而放到過期,還未開封過的保健食品,可以看外包裝上標明的最佳保存期限,若已明顯變質的話最好不好食用。
  • 避免用手直接拿取罐中保健食品:拿取保健食品前應先洗淨雙手,並將保健食品倒在瓶蓋上,並且每次開啟後都儘速關閉鎖緊,減少與外界接觸的時間,且避免手部有細菌或髒汙而污染。
  • 避免大包裝:不為了方便、省錢,一次購入大量產品囤貨,若不得已需要購買大包裝,建議多瓶分裝並確實密封。

保健品要吃多久才有效?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主要是用于弥补饮食中摄取不足的部分,本来就不会一吃就立馬见效,想看到效果,千万不能性急,它是需要循序渐进的,透过固定的补充,慢慢在体内累积到一定的剂量,才能达到功效。身体也是需要依循保养週期進行細胞更新,一年內,身體有98%的細胞幾乎都會更新一次,所以若想要達到保健食品所標榜的效果,必須依照包裝上的使用方式,「定時定量」連續至少3~6個月的時間才看的出來。疾病是长期累积来的,同理,保养也是需要长时间累积来改善的。

我们对营养素的认知是人體必需品,不过摄取量超过一定程度时,是会衍伸出毒性。任何健康营养素均要懂得适量摄取,超过限制剂量可能补不到健康,反变成伤害身体的毒药。吃保健食品不应以数量为主,而是以需求为主,建议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去做评估,一天若是食用超过4或5种保健食品,只要遵循包裝標示的每日食用建議量,其實長期食用是安全的。若超過五種以上,建議,可把握「精簡不重複」、「減少賦形劑不必要攝入」及「適應症明確」等三原則重新檢視補充的必要性。選購保健食品時,建議多留意來源及檢驗報告才能吃得安心又不傷身。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