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是食道癌的“温度红线”!专家提醒:这样喝水更安全
65℃是食道癌的“温度红线”!专家提醒:这样喝水更安全
“超过65℃的饮品会增加食道癌风险”,这一结论最早由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16年提出,并将“超过65℃的热饮”列为2A类致癌物。近期,发表于《英国癌症杂志》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高温促进食管癌发生的具体机制,将这一温度阈值下调至54℃。
这一发现令人震惊,因为65℃的温度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有实验显示,在室温25℃的条件下,刚出锅的粥需放置10分钟才能降至65℃,而倒在玻璃杯中的开水则需15分钟。这意味着,我们日常饮用的许多热饮和热食,都可能处于这一危险温度范围内。
食道癌的严重性不容忽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食管癌新发病例32.4万例,死亡病例30.1万例,分别占全球的53.70%和55.35%。食管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那么,为什么65℃的温度会对食道造成如此大的伤害呢?这要从食道的生理结构说起。食道最外侧由黏膜组成,这是一层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膜状结构,能分泌黏液,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但是,这层黏膜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温度。当摄入的饮品或食物超过这一温度时,就会对黏膜造成损伤。
长期饮用过热的饮品,会导致食道黏膜反复受损,进入“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的恶性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不正常的“异型性”细胞会逐渐增多,最终可能发展成食管癌。
这一结论也得到了临床案例的支持。据报道,浙江一位68岁的刘大伯,因长期饮用热茶,近期出现喉咙异物感,最终被确诊为食管癌晚期。无独有偶,62岁的潮汕人丁先生,同样因为长期饮用热茶,被诊断出鳞状食道癌。
中医专家也对饮水温度与食道健康的关系提出了建议。《本草纲目》中提到“太和汤”,即烧沸5分钟的开水,对健康有益。虽然这一记载并未直接提及温度与食道癌的关系,但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适宜的饮水温度对食道健康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温度的饮品对食道最为友好呢?专家建议,饮品温度应控制在40-60℃之间。这个温度范围既能保证饮品的口感,又不会对食道黏膜造成损伤。对于热汤类饮品,建议温度在60-70℃之间;而冷汤类则适宜保持在10-15℃。
除了控制饮品温度,以下几点健康饮食建议也值得参考:
- 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导致食道黏膜受损
- 避免过硬食物:减少对食道的物理损伤
-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素
- 限制烟酒:避免烟酒对食道的双重刺激
- 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食道癌高风险人群
食道癌的高风险人群包括:
- 40岁以上人群
- 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地区(如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处)
- 有食管癌家族史
- 有头颈部肿瘤病史
- 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 有吸烟、饮酒、食用过热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食道癌的预后较差,但早期发现治疗效果良好。数据显示,早期食管癌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5%。因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是预防和及早发现食道癌的重要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判断饮品的温度。例如,用嘴唇轻轻触碰杯口,如果感觉微热但不烫口,通常在40-50℃之间,是较为安全的饮用温度。此外,使用温度计测量也是一个准确的方法。
总之,为了保护我们的食道健康,应该养成饮用温水的习惯,避免过热或过冷的饮品。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对于预防食道癌至关重要。记住,65℃这个温度红线,不仅是一个科学数据,更是我们守护食道健康的警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