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神奇功效,你了解多少?
艾灸的神奇功效,你了解多少?
艾灸,这一源自远古的中医疗法,以其独特的温热刺激和穴位作用,成为中国人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从宫廷到民间,从古代到现代,艾灸不仅为无数病患解除了疾苦,更成为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选择。那么,艾灸究竟有哪些神奇的功效呢?
1. 温通经络,驱散寒邪
人体经络如同一张精密复杂的网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然而,当寒邪入侵,经络便容易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各种不适。艾灸所产生的温热之力,恰似冬日暖阳,能够穿透肌肤,直达经络深处,将寒邪一点点驱散。
寒性体质者常常饱受手脚冰凉、怕冷畏寒的困扰,秋冬季节更是“冷不堪言”。艾灸关元穴,此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三寸处,是人体元气汇聚之所。艾灸时,温热的气息透过皮肤,缓缓渗透,为下焦注入阳气,温煦全身,让手脚逐渐回暖,仿佛体内被点燃了一团火,有效改善寒性体质带来的诸多不适。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艾灸此穴可健脾和胃,同时它也是阳明经的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艾灸足三里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抵御寒邪的能力,使经络通畅无阻,寒邪无处遁形。
对于长期处于寒湿环境工作的人群,如冷库工人、渔民等,或是经常食用生冷食物,损伤脾胃阳气的人,艾灸更是他们驱寒除湿的良方。通过艾灸特定穴位,激发经络的阳气,促进寒湿之邪排出体外,预防和缓解因寒湿凝滞引发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腹痛腹泻等问题,让身体重回温暖、舒适的状态。
2. 调和气血,改善循环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充足且运行顺畅,身体才能健康有活力。然而,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久坐少动,加上不良的饮食习惯,常常导致气血亏虚、运行不畅。艾灸能够调和气血,优化血液循环。
艾灸血海穴,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脾主统血,艾灸血海可活血化瘀,促进血液的生成与循环,对于女性因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量少、月经推迟,以及经期腹痛等问题有着显著的调理功效。同时,艾灸膈俞穴,膈俞穴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它是八会穴之血会,艾灸膈俞能理气宽胸,调节全身气血,无论是血虚、血瘀还是血热等与血相关的问题,都能在此得到改善。
在促进血液循环方面,艾灸同样表现出色。对于老年人或患有动脉硬化、末梢血液循环不良的人来说,艾灸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艾灸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它是肾经的起始穴,艾灸涌泉可引火归元,激发肾气,促使气血下行,增强下肢血液循环,减轻下肢发凉、麻木、水肿等症状,让老年人行走更加稳健,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3. 增强免疫力,抵御外邪
免疫力是人体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强大的免疫力能够让我们在病菌肆虐的环境中保持健康。艾灸通过激发人体自身的正气,为免疫系统“加油助威”,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人体背部的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犹如一条“阳气高速公路”贯穿全身。艾灸督脉上的大椎穴,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它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之处,艾灸大椎如同点亮一盏明灯,振奋阳气,调节全身气血,使免疫系统得到充分激活,增强白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身体对外来病菌、病毒的识别与清除能力,有效预防感冒、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神阙穴,即肚脐,是人体先天之本源,艾灸神阙,可温补元阳、健运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强健,就能为免疫系统源源不断地提供营养物质,使其正常运转,发挥防御作用。长期坚持艾灸神阙穴,不仅能减少生病次数,还能在患病后加快身体恢复速度,让身体拥有更强的自愈能力。
4. 缓解疼痛,舒缓筋骨
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各类疼痛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艾灸凭借其独特的温热刺激和穴位作用,成为缓解疼痛的“得力助手”。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红肿热痛、晨起僵硬,艾灸犊鼻穴,屈膝时该穴位于髌韧带外侧凹陷处,正对着膝盖内部,艾灸犊鼻穴能将温热之力精准送达关节深处,驱散寒湿邪气,促进关节局部血液循环,为受损的关节软骨、滑膜等组织送去营养,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与肿胀。同时,配合艾灸阳陵泉穴,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是筋之会穴,艾灸阳陵泉可疏肝利胆、强健筋骨,舒缓关节拘挛,让患者的关节重新恢复灵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上班族因长时间久坐,颈部、腰部肌肉常常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酸痛不适。艾灸天柱穴,天柱穴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可舒缓颈部肌肉紧张,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病带来的头晕、肩颈疼痛等症状。艾灸肾俞穴,肾俞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能滋补肾精,强壮腰脊,减轻腰部酸痛,让久坐一族的腰部得到放松,工作效率也能随之提升。
5. 宁心安神,调节情志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压力如影随形,失眠、焦虑、抑郁等情志问题困扰着许多人。艾灸宛如一场“心灵的SPA”,能够宁心安神,调节情志,让人们重拾内心的平静。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二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心包经的重要穴位。艾灸内关穴可宽胸理气、宁心安神,调节心脏功能,对于焦虑引发的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同时帮助入眠,改善睡眠质量,让失眠患者重新找回安稳的睡眠。神门穴,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艾灸神门穴能养心安神,使心神归位,驱散心烦意乱、多梦易醒的阴霾,让人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长期坚持艾灸还能对抑郁情绪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艾灸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它是诸阳之会,艾灸百会可提升阳气,醒脑开窍,调节大脑神经功能,振奋精神,缓解抑郁情绪带来的消沉、低落,为心灵注入阳光,助力患者走出情绪低谷。
6. 健脾和胃,促进消化
脾胃作为后天之本,承担着运化食物、吸收营养的重任。然而,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等因素常常损伤脾胃功能,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脘胀痛等问题。艾灸在健脾和胃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艾灸中脘穴,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它是胃之募穴,腑会中脘,艾灸此穴可直接作用于胃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增强胃部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对于胃脘疼痛、胀满、恶心呕吐等胃部不适症状有明显的缓解效果。足三里穴前文已提及,它不仅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还能调节肠道功能,对于腹泻、便秘等肠道问题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是调理脾胃的“万能穴”。
对于小儿脾胃虚弱、挑食厌食的情况,艾灸同样适用。艾灸小儿的身柱穴,身柱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可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增强脾胃功能,改善食欲,让孩子健康成长。但需注意,小儿艾灸时温度、时间要精准把控,务必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7. 美容养颜,延缓衰老
追求美丽与延缓衰老,是人们永恒的话题。艾灸不仅能调理身体内部机能,还能在美容养颜方面发挥神奇功效。
面部是诸阳之会,气血充足、经络通畅,面部肌肤才能红润有光泽。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可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气血生化,使面部气血充盈。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能健脾益血、调肝补肾,从根源上滋养肌肤,减少皱纹产生,改善面色暗沉、发黄等问题,让肌肤重现青春光彩。
此外,艾灸还能通过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毒素排出。艾灸大肠俞穴,大肠俞穴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增强大肠的传导功能,促进排便,及时清除体内的宿便、毒素,减轻毒素对皮肤的损害,预防痤疮、色斑等皮肤问题,达到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目的。
参考资料:《中医基础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