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毛泽东化名“李得胜”:一个化名背后的家国情怀

创作时间:
2025-01-22 03:09: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毛泽东化名“李得胜”:一个化名背后的家国情怀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枣园窑洞前留影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枣园窑洞前留影

1947年3月,胡宗南调集20万大军进攻延安。为了确保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安全,党中央决定暂时撤离延安,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在撤离前夕,为了保密和安全考虑,党中央领导人都取了化名。毛泽东取名为“李得胜”,寓意“离得胜”,表达了他对革命最终胜利的坚定信心。

这一化名不仅体现了毛泽东的革命智慧,也成为了他子女名字的来源。毛泽东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她们的姓氏“李”就源于此。李敏的名字取自《论语》中的“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寓意少说话多做事。而李讷的“讷”字,据江青回忆,是因为她小时候说话不清晰,带有“讷涩”之意。

毛泽东与女儿李讷的合影

毛泽东的家风严谨,对子女的教育尤为重视。他经常教导子女要多读书、读好书,强调“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在工作方面,他要求子女“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去”,鼓励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这种严格的教育方式,体现了毛泽东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对下一代的深切期望。

毛泽东与子女在一起

毛泽东化名“李得胜”的故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化名选择,更凝结着一位革命家的智慧与信念。这个化名不仅影响了毛泽东子女的名字,更成为了他们成长道路上的精神指引。通过这个化名,我们看到了一个既坚定又温情的毛泽东,一个既为国家奋斗又为家庭付出的伟大人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