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广医三院心脏康复门诊:术后康复运动指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32:5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广医三院心脏康复门诊:术后康复运动指南

“来,吸气……呼气……”在广医三院心脏康复门诊,83岁的林姨正在接受心脏康复运动的“私教课”。这是她第二次来到这里,在康复治疗师吕玫奋的指导下进行科学运动。

半年前,林姨因持续性心房颤动接受了左心耳封堵和冷冻射频消融手术。术后,她一直感觉有气无力,稍微走一走就喘不过气,走路也不稳,需要家人陪伴。在心脏康复门诊,经过心肺功能、呼吸功能、肌肉骨骼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全面评估后,专家为她量身定制了运动处方。

像林姨这样的老年患者,术后科学运动至关重要。广医三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兆琦指出,很多心脏病患者手术后需要长期的心脏康复。手术和药物治疗解决了引起心脏功能下降的疾病因素,但术后心脏功能的长期维护还需要运动、营养、饮食、睡眠等多种生活方式的管理。

术后运动:从评估到处方

心脏病术后患者在运动前需要进行专业的评估。运动评估主要包括心肺功能评估、肌肉骨骼功能评估和平衡功能评估。每一种运动形式对心脏都有不同强度的刺激,对心肺功能的要求也不同。老年人还需要评估平衡能力、肌肉能力和关节活动度,以避免运动损伤。

专家建议,心脏病术后患者可以选择“有氧运动+抗阻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有氧运动如跑步、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等,抗阻训练即力量训练,在锻炼心肺功能的同时,还要有强健的肌肉保护关节。运动频次建议为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

运动强度的控制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专业医生的评估,可以以运动中的心率作为运动强度判定的标准。心脏病病人,尤其是放了支架的病人或心梗病史的病人,运动过程中的适宜心率比静息心率(不运动时候的心率)高20-30次/分钟。例如平时静息心率是50,运动时心率70-80最为适宜。

支架术后:运动安全吗?

对于植入心脏支架的患者来说,运动安全吗?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二科主任周兵教授指出,心脏支架植入术后,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心脏康复运动第二天就可以开始了。对于没有显著的左心功能损害的患者,术后第二天可以坐起,比如上厕所、自我照顾、自行进食、床边活动;急性心梗患者在发作三天内建议绝对卧床休息,三天后可下床适当活动,运动量应逐渐增加。

心脏支架术后的运动康复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 住院康复阶段:包括被动活动、翻身坐起、床边独坐、床旁步行、走廊内步行5至10分钟,上一层楼梯等。
  • 门诊康复阶段:术后2至5周开始30分钟至9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每周3次,在心电图和血压监测下进行,包括有氧运动、阻力运动和柔韧性运动。
  • 社区康复阶段:主要是维持已有的运动习惯,并定期随访。

科学运动: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心脏康复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重塑身心健康。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脏康复可以帮助患者降低患冠状动脉疾病和其他心脏病的风险,遵循有益心脏健康的行为,如健康饮食和定期锻炼,改善力量,了解管理压力和焦虑的方法,控制体重,改掉不良习惯,例如抽烟。

林姨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通过科学的运动康复,她不仅改善了心肺功能,还增强了身体的平衡能力,逐步恢复了独立行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心脏康复并不适合所有心脏病患者。在建议患者进行心脏康复之前,医护团队会检查患者的身体并评估其病史。做检查是为了确保患者可以进行心脏康复。在极少数情况下,有些人会因为心脏康复训练而发生肌肉拉伤或扭伤。此外,还有较低的心脏相关并发症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医护团队会在训练期间对患者进行仔细的检查。他们还会指导患者如何在独自训练时避免受伤。

专家提醒,不仅是心脏病手术后的患者,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有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最好都在有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执行“运动处方”。心脏病术后患者如果遵照医嘱进行适量合理的运动是安全的,也可以明显改善运动能力和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正在经历心脏病术后康复,不妨像林姨一样,勇敢迈出运动康复的第一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逐步恢复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记住,科学运动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