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均寿85岁却病榻10年,专家:这样生活才长寿
新加坡人均寿85岁却病榻10年,专家:这样生活才长寿
随着医学进步和科技发展,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长命百岁在未来或许成为常态。想要延年益寿,除了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运动以外,满足个人情感需求,与社会建立联系也不容忽视。受访医生说,长寿却不健康是没有意义的。唯有身心灵健康和谐,长命百岁才来日可期。
间歇性禁食:科学还是时尚?
间歇性禁食是时下流行的饮食趋势,一些研究表明,间歇性禁食有助于减肥,改善新陈代谢,减少体内脂肪和促进长寿。然而大多数研究都是短期性的,须要进行更长时间的研究,以了解间歇性禁食的可持续性和对健康的影响。
营养均衡:远离“超级食品”陷阱
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素。须注意那些被称为“超级食品”的产品中,是否添加了脂肪、盐和糖。消费者要做出明智决定,如有疑问应咨询医生。
宏量营养素:平衡摄入是关键
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达到良好平衡,可以满足随着年龄增长所需的营养。
心理健康:情感需求不容忽视
盛港综合医院心理医生林家德说,心理健康有许多不同需求,唯有满足这些需求,才能在情感上茁壮成长。这些需求包括安全感,与他人的联系,生活和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以及成就感和能力。有了这些情感养分,可促进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生活不健康时,身体会生病,器官会失灵,如果情感需求被忽视,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心脏健康:预防胜于治疗
新加坡心脏基金会副主席陈言森医生认为,新加坡人均寿命增加,但很多人的生活质量却严重降低。“以我的观察,国人过了50岁,健康方面面临四大挑战——患上心脏病、癌症和失智症,以及中风的风险提高。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秘诀,是提早意识到保健和养生对延年益寿的重要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数据,新加坡人的健康寿命比预期寿命短了约10年,也就是说在生命结束的前10年,多半人疾病缠身,成为药罐子。(档案照)
陈言森医生认为,长命却不健康是没有意义的。
长寿但不想成为药罐子,就得从好习惯开始了!
营养好:健康饮食和健康烹调
新加坡心脏基金会高级营养师姚莲栗指出,摄入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可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以及其相关风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
长期致力于探索长寿奥秘的美国作家比特纳(Dan Buettner),把新加坡列入长寿蓝区(指人们的预期寿命比世界其他地区更长的地区)。但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数据,新加坡人的健康寿命比预期寿命短了约10年,也就是说,在生命结束的前10年,多半人疾病缠身,成为药罐子。
现代医学与营养学一直在突破,从基因编辑到细胞再生,科学家努力解开衰老的谜题,发现衰老过程并非不可逆转,而是可通过改变身体内部的机制来延缓,甚至获得部分修复。
我们请心理医生、心脏专科和营养师从满足情感需求,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均衡营养三方面来说说如何从日常生活着手,帮助延年益寿。
心理好:不要压力和焦虑,加强社会联系。
- 健康饮食包含全营养、少加工的食物;各种新鲜蔬果;全谷物,非精制碳水化合物;健康蛋白质;适量摄入有益心脏健康的脂肪,如富含欧米伽3的食物;对心脏更健康的油,如菜籽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
随着医学进步和科技发展,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长命百岁在未来或许成为常态。想要延年益寿,除了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运动以外,满足个人情感需求,与社会建立联系也不容忽视。受访医生说,长寿却不健康是没有意义的。唯有身心灵健康和谐,长命百岁才来日可期。
他说:“所谓健康长寿,‘康’与‘寿’这二字是息息相关的。预防心血管疾病,以及延年益寿,都得从年轻开始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一旦松懈,饮食和生活作息不健康,时间一久,很可能就是噩梦的开始。但只要重回健康轨道,大部分人还是能拥有良好的生活与健康品质。”
心理健康:情感需求不容忽视
- 压力和焦虑会使身心变脆弱,长期经历这些情绪会导致我们精疲力竭。为了保持精力,身体可能会抑制免疫系统,变得容易生病,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 社会联系对长寿有一定影响。我们需要社会联系来满足情感需求,即被爱、欣赏、接受、尊重和被重视。与他人进行健康互动时,会体验到更强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加强了我们的人生目标,鼓励我们尽可能继续生活下去,以保持愉悦的体验。
- 爱的五种语言——服务行为、高质量的时间、肯定的话语、身体接触和礼物,有助于人们了解彼此的情感需求,从而促进更有效的沟通,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
- 有积极思维和乐观态度的人,他们在面对压力时往往更有弹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经历对其整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