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寺金印之谜(上)
广济寺金印之谜(上)
芜湖广济寺是一座千年古刹,始建于唐朝末年,其独特的佛殿设置和珍贵的九龙背纽金印使其在中国佛教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为您揭示这座古刹的历史变迁及其与九华山地藏寺的不解之缘。
在芜湖,有一座千年古刹,它位于芜湖大赭山的南山腰,始建于唐朝末年的公元896年前后,在兴筑时间上,仅次于东晋时的吉祥寺,可以说是芜湖寺观第二。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永清易名广济,透露出佛教广济众生的教义。全国拥有这一称号的庙宇有很多座,比如安徽的马鞍山、山西的五台山、辽宁的锦州和首都北京等,都有名叫广济的庙宇。凡到过这些同名庙宇的人不难发现,芜湖广济寺在佛殿的设置上与它们有着很大不同。
一般的广济寺有三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即弥勒殿,正面供奉着弥勒佛像,后背倒座供有佛教的护法——韦驮菩萨;药师殿即延寿殿,正中为药师佛像,座后立着华严三圣像,两壁厢是二十四尊天王立像。也有的置圆通殿,专门供奉南海观世音菩萨像;大雄殿,从右至左供奉着三世佛,即过去世的阿弥陀佛、现在世的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世的弥勒佛。
而芜湖的广济寺有两大不同:一是大雄殿内供奉的菩萨发生了变化。殿中的三尊佛像,正中为释迦牟尼,有迦叶和阿难两大弟子两旁侍立。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佛,右边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两壁厢为十八罗汉和文殊、普贤菩萨像。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像被置于壁后。
二是在三殿之上又增置了一个大殿,称地藏殿。地藏殿在两旁护有铁链的陡峭的88级石阶之上,内供四尊金漆一式、号称幽冥教主的地藏菩萨像。地藏左右是闵公长老和侍者道明像;两壁厢有躬身侍立的十殿阎罗王像,前右侧则是判官和药叉立像。
据史书记载,芜湖的广济寺的设置与全国其他广济寺在清代咸丰朝,即公元1851至1861年之前并没有什么区别,后来才发生了变化。原因据《芜湖县志》所说,是“仿九华制度”。
我们先来说说九华山的镇山之宝——九龙背纽金印,由砂金铸就,方三寸六,重8斤半,老秤为8斤8两。印面四周有飞龙九条,正中刻有“地藏利生宝印”篆文,印柄上镌有玲珑生动的九龙环绕狮面的立体浮雕,印边有唐至德二年字样。
然而,在清朝咸丰年间,这颗金印突然从化城寺消失,在光绪年间即1875—1908年之前就已落户到芜湖广济寺,这也是芜湖广济寺在重修期间一改昔日风采,仿九华制度增建地藏殿和改建大雄宝殿的根本原因。
那么,唐代的金印是如何落户到芜湖广济寺的呢?
芜湖
来源 | 《芜湖之谜》(姚永森 著 2009年4月1日)
原标题:《广济寺金印之谜(上)》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