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真人”到“贤人”:《黄帝内经》的养生境界划分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06:3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真人”到“贤人”:《黄帝内经》的养生境界划分

古时候由于生活条件恶劣,医疗水平低下,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常处在瘟疫毒疠及自然灾害的威胁之下,为了和疾病斗争保护自己的身体,除了探求药物防治之外,还不断开发利用体内潜在的抗病保健功能,发明了多种强身防病、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修道养生即其中之一。

“道”在这里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是指大自然中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修”是说下功夫研究学习。“修道”的含义,是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明确理解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并使自己的身体适应于这些变化,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我国传统医学非常重视修道养生的理论与实践,二千多年前问世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把养生问题列在首篇“上古天真论”中。该书记述了前人多种养生经验和一些基本理论问题,首次提出修道养生四层次,按修道造诣的高低分别以“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作为四个层次的代表。

“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放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患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敢,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以上古人修道养生四层次,与现代气功的修炼层次对照研究是很有意思的。这四层次中的前二层与后二层之间又有明显不同,因此总的看又可分成两大层次。真人与至人属高级层次,他们的法力与道德达到很高的境界,修道水平已是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不仅可以预知自然界的未来变化,而且能用自己的功力影响客观世界;他们“不食人间烟火”,而靠呼吸大自然的精气存活,至人的功力虽然稍次于真人,但也能云游四海,洞察远处的事物变化,相当现在说的“遥听”“追视”,只要进一步修炼,也有可能达到真人的水平。至于他们的寿命之长,一般人是难以知道的。

圣人和贤人的修道层次是指初、中级的水平。虽然身在世俗之间,但深明养生之道,效仿古人养生之法,使身体顺从大自然的变化,少思寡欲,心平气和,不卑不亢完,劳逸相得。这样的修道者也能延年益寿。

可以看出,圣人与贤人之间只有量的不同,而从圣人上升到至人水平必须有一个大的飞跃。这种飞跃过程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勤学苦练,还与人的先天素质有关,所以能达到真人、至人的修道者是极少数的,但达到圣人、贤人的层次并非难事。

古人往往把修道养生看得神秘莫测,把高层次的修道者当成“神仙”,所以在古典记载中难免有言过其实之处,但《内经》这段文字记述,对我们今天继承发扬气功科学是很有启发的。

首先,我国古代的修道养生(或称摄生)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强调人体与大自然的辩证统一,主张人体主动地适应客观变化,从而产生健康长寿的效果。这与幻想通过求神拜佛、祈求上帝赐予长生不老药的作法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人是万物之灵,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杰作,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生物竞争、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作用下,人体内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复杂的、灵敏的、有效的适应环境及抗拒病害的能力,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人体的这种自然优势却逐渐被对新技术新药品的依耐性所掩盖,并在不断退化。

古代的修道养生术和今天的气功锻炼方法,都是在开发利用人体这种固有的能力(或称潜力),尽管方法千变万化,其本源和目的是一致的。

其三,古人修道效果有层次之分,这与气功锻炼中产生不同效果是一致的。人与人有着先天与后天的各种差别,构成不同的人体素质,致使练功的效果不一。这启示人们,练功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顺其自然,不要盲目追求高层次。只要坚持练功,无论达到何种层次,对于个人的保健益寿都是有好处的。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百家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