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工伤认定:7种情形可获工伤保险
一文读懂工伤认定:7种情形可获工伤保险
工伤认定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环节,正确理解工伤认定的标准、范围以及程序,对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工伤认定的相关规定,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工伤认定的要点。
我国工伤认定的标准和范围
工伤认定标准和范围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确定,主要如下: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比如在车间操作机器时因设备故障受伤。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例如提前到岗准备生产资料时受伤。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像保安在维护工作秩序时被不法分子打伤。
患职业病的。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导致的职业病可认定工伤。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如员工出差途中因工作事务遭遇车祸。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此外,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等特殊情况,也可视同工伤。
工伤认定的程序
工伤认定一般有以下程序:
申请。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受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调查核实。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有可能根据需要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作出认定决定。一般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工伤保险条例中的举证责任
在工伤保险相关案件中,举证责任的承担根据不同情形有所区分: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这是因为用人单位通常掌握着更多关于职工工作情况、工作环境、工作安排等方面的证据材料,比如职工的考勤记录、工作任务分配记录、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情况等,其有能力也有义务提供相关证据来证明职工所受伤害不属于工伤范畴。
对于其他情形,一般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例如,职工主张其受伤符合工伤认定条件,需要提供初步证据,如劳动合同、医疗诊断证明、事故发生的相关证人证言等,以证明存在劳动关系以及伤害事实的发生等。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时,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综合判断。如果用人单位不能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来反驳职工一方的主张,可能会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