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家卫健委发布高温作业健康风险提示:如何预防热休克?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14:0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家卫健委发布高温作业健康风险提示:如何预防热休克?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健康风险提示,强调高温作业的危害性和预防的重要性。当前正值夏季高温时节,高温作业不仅影响工作效率,更可能对劳动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将详细介绍高温作业的定义、危害及预防措施,以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01

高温作业的定义与危害

高温作业是指有高气温、强烈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80%)相结合的异常作业条件,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常见的高温作业行业包括金属冶炼、金属铸造、纺织印染、玻璃制造等。高温天气作业则是指在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条件下,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的作业,如野外考察、露天装卸、建筑施工、环卫作业等。

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出现热平衡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导致中暑。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可表现为皮肤干热、无汗、体温高达40℃及以上,甚至出现谵妄、昏迷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危及生命。

02

高温作业的预防措施

用人单位层面

  1. 改善作业条件: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高温危害,在高温工作环境设置休息场所,配备空调等防暑降温设施。室内作业可设置隔热装置,室外作业可搭建遮阳设施。

  2.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调整作业时段。例如,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37℃以上、40℃以下时,室外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35℃以上、37℃以下时,应采取换班轮休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

  3. 提供防护用品和防暑饮料:向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透气性好的工作服,并督促正确使用。同时,供给足够的防暑降温饮料和药品,如糖盐水、盐茶水、绿豆汤、仁丹、十滴水等。

  4. 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和培训: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患有高血压、慢性肾炎等高温禁忌症的劳动者及时调岗。开展高温防护和中暑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自救互救能力。

劳动者个人层面

  1.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少量多次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时,适当补充含盐或电解质的饮品。

  2. 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了解高温天气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当感觉过于炎热时,可用湿毛巾擦拭皮肤帮助散热。

  3. 合理饮食和作息: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多食用含水量高的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疲劳作业。

03

特殊人群的保护

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高温作业。在高温天气期间,不得安排上述人群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04

高温津贴与权益保障

根据福建省高温津贴发放规定,用人单位应向高温作业人员发放高温津贴。具体标准为:5月份按实际高温天数12元/天计发,6月至9月可按260元/月计发或按实际高温天数12元/天计发。高温津贴纳入工资总额,但不计入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内。

劳动者若发现用人单位未落实防暑降温措施或未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可向当地人社部门举报投诉,或拨打96333、12345进行维权。

高温作业的劳动保护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用人单位应严格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劳动者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共同防范高温中暑等职业健康风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