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教你情绪管理
《非暴力沟通》教你情绪管理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由临床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撰写,旨在帮助人们掌握更好的沟通技巧,特别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书中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避免恶语伤人,从而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无论是职场还是家庭,学会非暴力沟通都能有效改善沟通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伤害。让我们一起跟随书中的指导,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吧!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NVC)是一种沟通方式,它着重于通过倾听和对他人感受和需要的深刻理解来解决冲突,而非通过惩罚或威胁。卢森堡博士的这一方法旨在培养人们在沟通时的同理心和真诚,从而促进和平与理解。他的工作和书籍反映了他成长时代背景下的种种挑战,如种族歧视、社会不公等问题,这些都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和非暴力沟通的形成。
暴力沟通的三种情形
通常来说,暴力沟通,有如下3种情形。
第一种暴力沟通:道德评判
大多数时候,人都喜欢自己的价值观评判他人。比如有些长辈站在自己的角度,说某一个人都快四十岁了,还没有结婚,太失败了。比如,有的人喜欢过更简单的生活,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做自由职业,别人就说他不上进。他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的做法就是错的,然后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道德评判的尺子只能拿来衡量自己,不能去衡量他人。更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抨击别人。
第二种暴力沟通:进行比较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利昂·费斯汀格 ( Leon Festinger )提出过一个社会比较理论。就是我们喜欢和他人进行比较,来进行自我评价。而且,不光是自己比,还拿自己的孩子、配偶和别人比。比如,一些人总是将“别人家孩子”“别人家老公”“别人家妻子”挂在嘴边。他在做比较时,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妥,还沾沾自喜地认为是在刺激对方进步。殊不知,比较会伤害到别人的自尊心。
第三种暴力沟通:强加于人
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总想让别人顺从自己。逼着别人做不愿意做的事,如果不按照他的想法做,就是“不孝顺”等等。甚至自己做不到的,也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美国儿童心理学奠基人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命令和强迫孩子做事,最后就会导致权力之争。就像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最后对孩子造成伤害,甚至有可能让孩子患上抑郁症。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非暴力沟通包含四个核心要素: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
观察:客觀的陳述,不帶任何評價或判斷。例如:「我注意到你這週的報告遲交了兩次。」
感受: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反應,而不是意見或想法。例如:「這讓我感到有些擔心。」
需求:說明感受背後的需求。例如:「因為我們需要準時提交報告以確保專案進度。」
請求:清晰地提出希望對方如何行動。例如:「你能否在下次按時提交報告,或告訴我是否有需要幫助的地方?」
实践案例
让我们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理解非暴力沟通的应用:
家庭场景:当孩子成绩下降时,避免使用“你怎么考这么差,你到底有没有脑子?”这样的指责性语言。而是可以说:“我注意到你这个学期的成绩是最近一两年来最低的,我感觉不太理解,这不是你的真实水平。我想要你提高成绩,你是遇到了什么困难,能跟我说说吗?”
职场场景:作为团队领导,当发现下属工作效率下降时,不要直接批评“你最近工作进度怎么这么糟糕?”。而是应该表达关心:“我注意到最近你的工作效率有所下降,这让我有些担心,因为我们的项目期限很紧。我想了解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
跨部门协作:当需要与其他部门同事合作时,如果对方进度拖延,不要指责“你们部门总是喜欢扯后腿”。而是应该表达压力:“我注意到我们的项目进度有些拖延,这让我感到压力,因为截止日期很紧。我们能否讨论如何加快进度?”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非暴力沟通的核心在于清晰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同时理解他人的需求,从而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结语
非暴力沟通不仅是一种沟通技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教会我们在面对冲突时,如何保持冷静和理智,如何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人,如何用真诚的态度去表达自己。通过实践非暴力沟通,我们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更能提升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让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