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猫基地辟谣:电刺激采精技术安全可靠,网络谣言已依法打击
成都大熊猫基地辟谣:电刺激采精技术安全可靠,网络谣言已依法打击
近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针对网络上流传的关于“电刺激采精伤害大熊猫”的谣言进行了辟谣。基地明确表示,电刺激采精技术是一项常规的繁殖技术,自1934年首次应用于水禽以来,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动物,包括人、家畜及野生动物等。对于大熊猫而言,这项技术已安全使用45年,从未造成任何健康损伤。
电刺激采精技术:安全可靠的繁殖手段
电刺激采精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无创弱电刺激来获取动物精液,其使用的电压仅为2-6V,相当于2-4只5号干电池电压或手机充电器输出电压(5伏),远低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伏)与可长时间接触的安全电压(24伏)。为了验证其安全性,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于2023年11月面向普通游客开展了一场户外科普实验。实验中,工作人员将电刺激采精仪的输出电压设定为2伏、4伏、6伏三个档位,并邀请50余名游客现场体验。所有参与体验的游客均表示无明显感觉,且身体状态健康正常。
通过电刺激采精获得的精液可直接用于人工授精,使无法自然交配的个体获得后代,延续自身的遗传价值。此外,剩余的精液可以通过冷冻的方式永久保存,解冻后可再次用于人工授精,为大熊猫种群的长期生存和繁衍提供保障。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授精技术不仅不会导致近亲繁殖和基因质量下降,反而能够有效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网络谣言背后的真相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却在网络上遭到恶意抹黑。一些极端“猫粉”和造谣者通过捏造事实、断章取义等方式制造虚假信息,甚至对专家进行网络暴力攻击。四川公安机关在调查中发现,这些谣言的制造者往往出于个人利益或关注度的驱动,利用大熊猫话题的热度来获取流量和收益。
以白某红为例,她原本与大熊猫并无太多情感联系,但在发现谈论相关话题能带来关注度和打赏后,便开始有意识地编造谣言。她和丈夫通过网络直播、发布音视频作品等方式,对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专家和饲养员进行诽谤,甚至尾随、跟拍、辱骂相关人员。据统计,他们通过这种行为共获利近18万元。目前,相关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已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科研成就彰显保护实力
面对网络谣言的干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始终坚持科学保护和研究工作。2023年,基地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合作,成功繁育大熊猫34只。在龙年春节前夕,两家机构还联合举办“龙年行大运 熊猫送福来”新春主题活动,展示新生熊猫宝宝,为公众带来新春祝福。
在科研合作方面,两家机构利用各自在大熊猫饲养繁育、保护遗传、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协同开展项目研究,并启动了2项科研项目联合申报。同时,他们还组织科技指导服务队,对大熊猫国家公园多个片区进行科技指导服务,为推动大熊猫保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结语:科学保护需要理性支持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辟谣行动,不仅澄清了事实,更展示了大熊猫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电刺激采精技术作为一项常规繁殖技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充分验证。面对网络谣言,我们需要保持理性思考,支持科学保护工作,共同为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