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航展:运-20、轰-20、歼-35A齐登场,展现中国空军新实力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运-20、轰-20、歼-35A齐登场,展现中国空军新实力
11月12日,珠海航展现场,万众期待的歼-35A战机正式向公众亮相。飞行表演中,歼-35A在空中编织出一幅幅令人屏息的图案,引得现场观众欢呼不断。这一刻,是对人民空军飞行员技艺的赞美,也是对国家力量和科技进步的自豪。网友的评论振奋人心:“歼-35A掠过天际,那是祖国的力量在翱翔!”
作为我国新一代中型隐身多用途战斗机,歼-35A首次公开亮相就无惧于在国际性航展上通过飞行表演展示自己,这背后体现的是实力、能力、国力。
运-20:战略投送的“大国之翼”
运-20,代号“鲲鹏”,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研发的重型远程战略军用运输机,为目前中国最大型的军用飞机。运-20由西安飞机设计研究院设计,由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负责包括总装在内 的大部分制造业务,沈飞、成飞、陕飞、哈飞及上飞也有参与部件。
在军事用途上,运-20除了比伊尔-76更宽更高,新型发动机下最大载重能力达到66吨,可以载运主战坦克等重装备,液压与飞控电脑并具备一定的备战冗余,最大飞行距离亦增至7800公里(人员运输),从中国西部出 发可 达非洲,或者从海南起 飞可 达澳洲。其起落架设计采用并列双轮设计,机身两侧各有3个双轮式起落架。主起落架一共12个机轮,加上前起落架一共14个机轮。虽然运-20并没有特别强化野战起降能力,主要原因还是与结构设计水平与舱内空间的利用之故,不过据飞行员介绍,透过调整轮胎压力,仍能完成土跑道起降作业。
对于C-17所拥有翼梢小翼以及外吹式襟翼增升效果,虽然前者与运-20的滑退式三开缝襟翼相比、加上运-20货仓设计也较为保守之故而有差距,然而外形采用新常规布局,T型尾翼,机翼为悬臂式上单翼、前缘后掠,中央翼盒不侵入货仓,加入了超临界机翼设计等,使其气动效率仍可望比伊尔-76优秀,央视曾报道结构试验强度达到110%。2013年该机首飞后,据俄媒《独立报》访问航空技术专家瓦西里·卡申,该机型似乎还与乌克兰安托诺夫航空科学技术联合体的An-170项目(代号TTC/TTS)有着渊源,媒体透露安托诺夫公司曾部分参与了机翼的设计。另外,运-20的电子设备相较伊尔-76也有了较大改进,机头雷达罩上方设置有前视红外探头,可以配合运-20驾驶舱内的绕射平显进行使用,虽然还未推行侧杆式界面,但目前的航电能够大幅减少驾驶人员的疲劳。
2021年6月,坊间报道及军迷照片显示一架新型运-20已装备4台涡扇-20发动机成功试飞,推力据信达140KN至160KN(13吨至16吨),被称作是解决困扰多年的“最重要核心问题”,过去的蚌壳式反推装置也不见了。
2021年9月29日上午,第十三届珠海航展举行“国产战鹰护卫祖国空天安全之‘大国重器向祖国汇报’”新闻发布会,运-20总师唐长红透露,运-20已经 有了“中国心”,而且还是两型,换装国产发动机后,飞机的性能有所提升,耗油更少,航程有所增大,最大起飞重量也有所增加。官宣所提到的两型国产发动机为涡扇-18与涡扇-20发动机。
轰-20:战略打击的“空中利剑”
轰-20,是中国正在研发的新型远程轰炸机,中国空军歼-20、运-20(已正式列装)等“20时代”的机型之一。2016年12月4日,央视网消息:自空军司令员马晓天公开表示中国正在发展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后,这款大国重器就引起了各界关注。特别是最近央视一档节目中展现了一张图片,其中标注为轰-20。
2018年5月8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题为《大国起飞》的重磅宣传片,纪念航空工业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研制生产基地——航空工业西飞创建60周年。宣传片中除了展示该基地研制生产的各型已投入使用的国之重器外,还首次披露一款疑似新型远程轰炸机的前向轮廓图。
2018年8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永远的军魂》第三集中提到:“大型运输机运-20,和四代重型隐身战机歼-20正式列装。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轰-20的研发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空军正式开启20时代”。
2018年10月,央视网消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播出6集理论文献纪录片《永远的军魂》。在第三集中,首次独家曝光了中国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被命名为轰-20。
轰-20,中国空军2016年启动的战略项目,旨在打造新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作为核三位一体的关键组成。据美国五角大楼分析,轰-20可能搭载类似B-2轰炸机的F118-GE-100涡扇发动机,其巡航距离预计将超过8500公里,覆盖至第三岛链,包括澳大利亚、夏威夷等战略要地。服役后,轰-20将接替轰-6K成为主力,共同肩负中国空军战略打击任务,大幅提升空中战略投送和威慑能力。轰-20的研制,不仅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雄厚实力,也为中国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歼-35A:隐身战机的“新锐力量”
对于长期关心人民空军装备发展建设的国人来说,歼-35A战机可谓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早在2014年11月的第十届中国航展上,与歼-35A战机颇有渊源、机身涂有编号“31001”、名为“鹘鹰”的隐身战机,就曾公开进行飞行表演。说陌生,是因为自那以后,“鹘鹰”就悄无声息地淡出公众视野。直到不久前歼-35A照片正式公开,世人才发现其气动外形与“鹘鹰”相近,仔细对比后又有不曾相识的感觉。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但不是简单地重复。2014年与2024年,虽同处珠海蓝天之下,从“31001”到歼-35A代号的变化,说明“鹘鹰”的身份已从一架技术验证机化蛹成蝶。
十年弹指一挥间,这段研发历程虽尚不为人知,但必定铭记着无数航空人的汗水与智慧、光荣与梦想。
歼-35A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架漂亮的飞机。其采用隐身一体化设计、翼身融合、双后掠外倾垂尾、全动平尾的正常式布局,机身表面平坦光滑得就像一件艺术品,彰显中国制造的精湛工艺。
歼-35A不仅有颜更有料。对于大家最为关心的性能特点,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所首席专家王永庆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段描述,值得品味。他说:“歼-35A瞄准世界航空装备先进水平,基于单机能力平衡和体系协同作战的设计思想,针对新的场景需要应用大量新兴技术,深入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模式,实现快速研制、快速迭代,将满足我们自己的作战需求,圆我们自己的梦。”
关于“歼-35A的显著优势”,王永庆概括为:一是平台。我们建立了最先进的隐身气动一体化设计手段。隐身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细节决定成败的时候。大家看到歼-35A战机简洁流畅的外形,每个细节都反映出新的技术和方法。所以从平台本身来说,既有高的隐身性能又保证了良好的飞行性能。二是系统。我们以原生协同的设计思想建立了飞机的信息架构和系统架构,除了飞机本身单机作战能力强,还确保和战场空间中其他装备协同探测、协同作战的能力,这为未来作战提供了更多可能。
React灰蓝:信息化战场的“智慧大脑”
React灰蓝系列装备以其先进的隐身技术和航电系统著称,代表了中国空军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上的不懈探索。这些装备的集中展示,不仅吸引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也充分展示了我国空军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上的不懈探索和卓越成果。
航展亮点:无人机演示区
今年第二展区的无人机演示区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分为动态展区、静态展区、综合馆三部分,在本届航展专业日(11月12日-14日)将进行无人机、无人船全景化展演。其中,静态展示区主要以无人机静态展示为主,集中展出空投空运、反无防护、侦察打击、蜂群作战、支援保障等5大板块;动态展区主要用于动态飞行表演的飞机停放、准备、起飞和着陆的区域,共组织了13家企业,合计30余架无人机进行展演;综合馆为帐篷搭建的室内展馆,展览面积4400平方米,参展企业有70家,分为新质概念、管理系统、前沿技术3大板块。
无人船演示区设置在虎跳门水道谦益堤段,规划了1000米×300米、水深4.5米的区域作为表演场地,旁边配有950米长、4级台阶的观众看台。记者看到,观众看台工程已完成施工,相关连接道路已经成型,旁边供参展商进行静态展示的浮动码头也建设完成。其中,停靠在演示区的“虎鲸号”格外引人关注,这是“虎鲸号”全球首次公开亮相。据介绍,“虎鲸号”由中国船舶集团研发,是一型具备远海长时间工作的500吨级无人作战艇。
截至目前,无人船演示区共有16艘舰艇参展,其中亚光科技、云洲智能等单位的9艘无人船将进行动态展演,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东莞小豚等单位的7艘无人船将进行静态展示。
航展亮点:中国航发展区
在航空航天馆,中国航发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展台设计蕴含了玉龙、同心结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充分利用裸眼3D、全息数字沙盘等现代数字技术,中国风和科技感交相辉映。
工作人员称,航展期间,中国航发将携CJ1000A发动机、“太行”发动机、AES100发动机等明星产品亮相,60余型参展展品中近半数为首次公开展示,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
展会现场,中国电子工作人员介绍,中国电子以“保障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和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可靠,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战略科技力量”为展览主题,展区将聚焦计算产业、集成电路、网络安全、数据应用、高新电子等重点业务,展出超500件实物展品,以“体系展示+实物展品”的模式,全面展现中国电子在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方面的实力。其中,在军事通讯领域,亮相展会的新一代短波通讯电台具有多种形态及模式,既可满足单兵使用,也可以作为车载电台。在特殊情况下,操作人员可以在一分钟内快速建立通讯链路,成为抗干扰保底通讯的重要手段。
在室外展区,15型大型实装的整装亮相,彰显中国电科全域装备体系技术实力。展出的YLC-12中低空多功能雷达,可充分解决中低空、弱小、慢速、高机动目标的探测难题,具有低空探测性能优、阵地条件高适应、机动性能好、复杂电磁环境对抗能力强、目标雷达识别准等特点。展出的JYL-1雷达采用高可靠和全自动运行设计,具有少人值守/无人值守能力,可满足高原、高山、高寒、荒漠、海岛、雨林等边远艰苦地区无人值守雷达站的建设要求。作为防空反导一体化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现场展出的机动式P波段多功能雷达可为武器指控系统提供实时、准确、连续的目标指示信息,满足中远程反隐身地空导弹武器系统需求。据悉,中国电科聚焦“拥抱体系 制胜时代”主题,打造了C4ISRK、新域新质、数字经济、电子基础等四大展区,系统展出400余项前沿产品和解决方案。
据悉,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携300余件高精尖展品与海内外观众见面,其中首次参展展品92件,新产品占比30%。航展期间,该公司将举办新品发布会,发布弹炮结合武器系统、单兵综合系统、车载120毫米迫击炮武器系统、车载巡飞武器系统等新产品。
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不仅是一次装备展示,更是一次中国空军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集中检阅。从运-20到轰-20,从歼-35A到React灰蓝系列装备,这些最新装备不仅代表了中国空军在技术进步方面的巨大成就,也彰显了我国现代化战略空军建设迈向新高度的决心。随着中国空军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天空将见证更多“中国力量”的精彩表现。